2011年4月7日

長期投資和競爭

筆者在之前《工商管理的知識基礎》一文,曾指出工商管理學的核心起點和經濟學的不同:經濟學假定市場在不受限制的充分自由競爭條件下,任何企業將獲得平均性的利潤,而不可能獲得大幅度的超額利潤。而工商管理知識所追求的,正是如何使一個企業和在其他企業的競爭過程中脫穎而出,打敗其他企業,從而獲得超額利潤。所假定及追求,完全不同。

這兩者在起點上的差異,同樣顯示了投資界對於投資行為的觀點差異:金融學的起點假設是市場是充分有效的市場,資訊被充分消化,長期下,投資不可能獲得超額利潤。但事實上,幾乎每一個獨立的投資人或者風險基金,所孜孜不倦追求的,正是如何獲得超過市場平均利潤的超額利潤。長期下看,儘管確實出現了比如巴菲特等創造了長期不敗神話的獨立投資人,但是,市場中,更多的是默默無聞的失敗者,這兩者比例之懸殊,和實體經濟市場中,倖存下來而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企業,總是少數的。更多是在競爭中無聲無息消亡的短命企業的情況一致。

長期投資之道,便是在數千個上市公司中,選出能夠長期跑出的千里馬。然後伴隨公司成長。其背後,則是無數的公司,在競爭中失敗,按照林森池在《證券分析實踐》中的說法,投資要成功,便是要買入有市場專利的公司。按照波特的觀點,在自由市場中,企業要超越其他競爭者,要麼提供比別人更便宜的產品,要麼提供比別人更好的產品,競爭迫使大量企業追求創新,改進流程,以求用更低的成本,生產出更好的產品。

一個企業相對於其他競爭者,不可複製之處,便是其核心競爭力。在實際生活中,一些企業,比如高速公路,同樣具備壟斷地位,但其地位不是由市場本身賦予,而是由其他因素,比如地理方位賦予的。因此,這種壟斷力量的可持續性,更倚賴於其他的非市場因素,比如政府賦予的某種經營特許權,而非企業自身通過經營能力而獲得的市場專利。一旦這些非市場因素改變,這種專利被迅速喪失。【www.irich.com.cn交易之路 投資經驗薈萃】

衣食住行,乃是人類之必需。17世紀以來,全球化浪潮持續不斷,而各種礦物能源的應用,又使經濟生活進入工業時代。工業時代的特徵,是大量資金被投入於機器,流程被改造成為流水線作業以提高效率,生產規模和覆蓋範圍不斷擴大,直到市場在高度細分之後,被少數幾家企業所壟斷。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市場壟斷力量,但是,由於對利潤的追求,總有後來的挑戰者,不斷的重新試圖加入這個市場,當先行者所掌握的生產產品被後來者學習,而管理模式和結構,也被成功模仿之後,此後的競爭,進一步轉向更為複雜巧妙的壟斷方法,比如通過高資本投資的產品創新,又或者通過市場專利保護、創意、分銷網路結構等某種不可輕易複製的能力來獲得壟斷地位,正是這些競爭的存在,使得一個之前成功的企業,很可能在後來的競爭中,不適應新的形勢而失敗,因此,投資之道,並非盲目的死抱一家公司,在過去幾百年中,全球的財富集中情況,可以看出經濟形勢熱點的轉換,從早年的鋼鐵大王卡耐基到後來的石油大王洛克非勒再到現今的軟體巨頭微軟、Google,可以看出財富隨著經濟趨勢轉向的特點。作為投資者,其任務,便是要識別出這一種趨勢,及早投資給比爾蓋姿,並伴隨其公司成長致富。

但是,如同前面所指出的,在每天所湧現的無數新企業中,能夠最終跑出的,永遠只是少數。在事前,極少有可能知道最終跑出的是哪只黑馬。當市場大量迷人的題材,不斷的吸引散戶湧入時,每一個故事,看起來都是如此激動人心而願景又即將實現,如果投資者沒有足夠的能力和知識以分別出故事的真實性時,投資便更可能投向講得最漂亮的故事,而選中最終跑出的千里馬的概率極低。一個最新的例子,是2000年之際的網路泡沫,當大量財富隨著泡沫破裂消失時,當時最廣泛被用來講述網站成長故事的眼球和點擊率,並沒有成為真正的吸引消費者的指標,真正獲得了網路泡沫所提供資金並跑出的是完全不可預期的作為搜索引擎的Google,這樣一種不可預期性,正是資本主義創造性破壞的另外一種形式,只有在事後,才可能知道最終市場會選擇哪一家公司。

因此,對於投資者來說,需要的很可能不是一開始就盲目去賭博買大小,而是密切監察公司的經營狀況。在決定性的競爭戰役完成後,買入獲勝的企業,再伴隨其成長。最近的例子,便是早幾年的移動和聯通,以及現今的人壽和平保。如果在開始時候,投資者平均的買入相關競爭中寡頭的股權,那麼,在決定性戰役發生後,便應該堅決賣掉失敗者的股票,集中轉移到成功者上面來。而投資者所應該著手學習的知識,是去理解經商之道,學習如何分辨出決定性戰役,而非每天死盯股票機的行情,來得到市場對於公司的短暫評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