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4日

漫話K線理論

K線理論是以股價在單位時間(一般為日、周和月)的走勢特徵以及若干單位時間走勢特徵的組合為研究物件的。比如對在該時間段以最低價開盤、最高價收盤且漲幅可觀的就稱之為"大陽線",與之相反的則稱為"大陰線"。其一般分為兩大類:持續類和反轉類。反轉類的四大經典K線概念分別為"黎明之星"、"曙光初現"和"烏雲蓋頂"、"穿頭破腳"。

由於股價不是漲、就是跌,所以在由漲轉跌的時候就幾乎註定會出現類似于"烏雲蓋頂"或"穿頭破腳"這樣的圖況以及在由跌轉漲的時候也幾乎註定會出現類似于"黎明之星"、"曙光初現"這樣的圖況。問題出來了:真正轉勢的時候的確會出現K線理論所描述的"轉勢信號",但是、是不是這些所謂的"轉勢信號"一經發生就一定或曰必然導致轉勢的結果出現呢?!

答案是不容置疑的:上證指數在2001年8月23日的日k線就是標準的"黎明之星"、但仍未能就此成功地引導一輪上升行情;在2001年7月3日、7月12日的日k線也都是標準的"黎明之星"、但是後來的結果已經無須贅言了。

說得再明確一點:所有技術特徵的K線及其K線組合都有可能出現在行情的相對低點、相對高點以及行情的上升或下跌途中;僅僅從K線本身是無法得出後市會漲還是會跌的結論的、必須要作綜合分析。當然,K線理論用於對行情的"事後"確認還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致命的一點是:K線理論作為短線分析理論,其試圖拿昨天的K線特徵去預測今天的走勢、再以今天的K線特徵(往往還不一定是昨天預測的結果)去預測明天的走勢並且再據此操作;在對行情目標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即使對漲跌方向能夠判斷正確、在扣除交易手續費後也很難保證會有多少贏利。說得客觀一點,成功操作3次的盈利可能還抵不了1次虧損的。

更為可怕的是為了不錯過"機會"、人們常常在交易時間裏去想像今天可能會是什麼K線結果並且還要以這種待確定的結果(其一般會自我標榜"根據經驗")作依據作買/賣,其可能的後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還有一點,用K線理論預測次日行情(如果僅僅只是次日)是完全不可能涉及目標預測的;因此,即使方向預測對了,具體操作亦有可能流於盲目。

所以,K線理論如果是用在佐證用其他理論進行分析所得出的結果方面、應該還是有一定的優點的--例如應用波浪理論計算目前價位到達了某一個技術目標、且該價位正好接近某一個歷史關口,此時的K線又發出了賣出信號--那可就沒有什麼好猶豫的了--出貨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