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9日

沙烏地阿拉伯:四面楚歌和膽戰心驚


來源:中國社科院第372號
日期:2014/03/01

沙特政權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中東地區政治穩定的一個支柱,是得到所有鄰國尊重和審慎對待的國家。這不再是事實,而最先認識到這一點的是該政權內部的一些重要人物。今天,他們感到四面楚歌,對中東動亂對其政權生存帶來的後果很是有些膽戰心驚。

這一逆轉源自沙烏地阿拉伯的歷史。這個王國本身並不那麼古老。它在1932年由阿拉伯半島漢志[希賈茲]和內志[納季德]兩個小王國合併而成。它是世界上一塊貧窮孤立的地方,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它把自己從奧斯曼帝國統治下解放出來,隨後則被置於英國准殖民地保護之下。

王國在宗教上由一個稱作瓦哈比主義(或沙拉菲主義)的遜尼派伊斯蘭版本組織起來。瓦哈比主義是非常嚴格的清教徒教義,不僅對伊斯蘭以外的宗教很不寬容,就是對伊斯蘭本身的其他版本也一樣不寬容。



石油的發現改變了沙烏地阿拉伯的地緣政治作用。一家後來叫阿美[Aramco]的美國公司--而不是英國公司,在1938年成功獲得了勘探權。阿美公司曾試圖獲得美國政府的幫助以開發油田。

阿美公司有意開發油田,再加上佛蘭克林•羅斯福總統關於美國地緣政治未來的眼光—現在人人皆知而當時少有人知,其後果之一就是羅斯福和沙烏地阿拉伯統治者伊本•沙特[Ibn Saud]於1945年2月14日在遊弋于紅海的美國驅逐艦上會面。儘管羅斯福身患重疾(他兩個月後去世),而伊本•沙特缺乏與西方文化和技術打交道的任何經驗,但兩國領導人還是成功地建立了真正的相互尊重。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隨即安排了一次會見試圖將之抵消,結果卻適得其反,因為伊本•沙特認為他“傲慢”。

羅斯福和伊本•沙特之間長達五個小時的私下討論主要涉及猶太複國主義和巴勒斯坦問題—在此問題上他們看法很不一樣,但長期的真正後果是他們做出了事實上的安排,即沙特協調和控制世界石油生產政策讓美國得利,而作為回報,美國為沙烏地阿拉伯提供長期軍事安全保障。

沙特變成了美國事實上的准殖民地依附國,但這卻讓王室家族大量致富並且“現代化”—不僅在他們運用技術的能力上,而且甚至在文化意義上,即在自己生活中偏離瓦哈比伊斯蘭教的許多限制。這是一個雙方都讚賞擁護並加以培育的安排。它運作良好,直到2010年代後期。有兩件大事打亂了這個安排。一是美國地緣政治衰落。二是所謂阿拉伯之春以及沙特認為其在整個阿拉伯世界對自己產生的消極後果。

從沙烏地阿拉伯的觀點來看,與美國關係惡化有一系列原因。首先,沙特認為,宣稱美國轉向“亞洲/太平洋”,取代長期以來“歐洲/大西洋”的主導定向,表明它從中東政治的積極參與中撤離。

從美國願意參加與敘利亞和伊朗政府談判一事上,沙特人看到了這種重新定向的進一步證據。同樣,宣佈從阿富汗撤軍以及顯然不願在中東再打一場“戰爭”,也讓他們感到沮喪。他們覺得,在需要的時候,他們不能再指望美國的軍事保護。因此,他們決定打自己的牌而不顧及美國,甚至事實上逆美國所願行事。

與此同時,他們與其他伊斯蘭群體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困難。他們極其警惕任何群體與基地組織建立聯繫。這也事出有因,因為基地組織早已明確表示,它就是要推翻沙特現政權。他們特別擔心的一件事是前往敘利亞參與聖戰的沙特公民。想到過去的歷史,他們擔心這些人會回到沙烏地阿拉伯,從內部顛覆它。事實上,就在2月3日,國王本人(這極少發生)發佈王室法令,下令該國所有公民回國。他們力圖控制他們如何返程,並打算把他們分散到前沿,以儘量降低其在國內創建組織的能力。這些聖戰者是否服從還不好說。他們認為這個法令表明他們被沙特政權遺棄了。

除了基地組織的潛在信徒,沙特政權長期以來與穆斯林兄弟會的關係也一直很困難。儘管後者的伊斯蘭教版本也是薩拉菲主義,而且在許多方面類似于瓦哈比主義,但這裡有兩個關鍵的區別。穆兄會的主要基地在埃及,而瓦哈比的基地在沙烏地阿拉伯。因此,對中東地緣政治主導力量的區位而言,這在一定程度上一直是一種競賽。

還有第二個差別。由於其歷史原因,穆兄會一直用帶有偏見的眼光看待君主們,而瓦哈比主義則密切連結在沙特君主制上。因此沙特政權不歡迎讓那種不關心沙特君主制是否被推翻的運動蔓延開來。
他們一度與敘利亞復興黨政權有良好的關係,現在則因為中東遜尼派和什葉派兩極分化而不可能了。

沙特不喜歡世俗主義者、基地組織同情者、穆兄會支持者和什葉派復興黨政權,這在當今的敘利亞就沒剩下任何它能支持的現存群體了。但是,不支持任何群體沒法兒凸顯領導形象。於是,沙特政權送一些武器給幾個群體,還假裝做的更多。

最大的敵人真是伊朗嗎?也是也不是。但為了降低損失,沙特政權與伊朗人秘密會談,會談結果很不確定,因為沙特人認為,伊朗人想鼓勵沙烏地阿拉伯的什葉派起來發難。雖然沙烏地阿拉伯內部的什葉派總人數不確定(可能大約占20% ),但他們集中在東南角,正是主要石油生產的區域。

與沙特關係不錯的唯一政權如今是以色列。兩國都感覺四面楚歌和膽戰心驚。兩國也都推行同樣的短期政治策略。

事實是,沙特政權內部存在著基本弱點。核心精英現在正從所謂第二代即伊本•沙特的兒子輩(幾個仍然在世的兒子都很老了)轉向孫子輩。他們是一個龐大而未經檢驗群體,在他們爭搶迄今依然豐厚的贓物的競爭中有可能毀滅其家園。

沙特有充分的理由感到四面楚歌和膽戰心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