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0日

莫忘1994年的美國債市風波


來源:華爾街日報/Alen Mattich
日期:2010/12/30 11:14

對大多數人而言﹐1994年並非特別值得回憶的年份。在這一年﹐既沒有總統大選和重大地緣政治事件﹐也沒有股市崩盤和夏季奧運會。

然而﹐1994年是個投資者應該銘記在心的年份。因為在這一年﹐債券市場曾受到一場突如其來且非常猛烈的拋盤打擊。這場風波始於美國和日本債市﹐後來又或多或少的擴散到所有發達國家市場。實際上﹐當年的情況與眼下有著蹊蹺的相似之處。

在1994年的1至9月份﹐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躍升150多個基點﹐達到7.75%。其直接原因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宣佈加息。當時美國經濟在經歷1991年的衰退後已經復甦﹐於是Fed開始收緊貨幣政策。但據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在事後一年公佈的分析報告稱﹐儘管通貨膨脹和官方利率預期的變化對美國債市或許是有一定影響﹐但這並不是債市出現大範圍拋售的真正原因。

相反的是﹐這場大範圍拋售似乎在更大程度上源於債市自身﹐並非宏觀經濟因素所致。當時不管各國宏觀經濟情況如何﹐各主要債市的振盪幅度都擴大到了10至20個百分點。

為何我們該銘記1994年。因為眼下﹐主要發達國家的主權債券紛紛遭遇拋售。自今年夏末以來﹐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一度飆升100多個基點﹐只不過此後稍有回落。相比而言﹐過去四個月國債遭受的拋售甚至比1994年更為嚴重﹐收益率的升幅達30%﹐而1994年也不過25%。其他國家的國債也受到牽連﹐收益率也出現大幅波動。英國、德國甚至日本國債的收益率均大幅上升。

這一次﹐直接原因似乎又源自於美國。Fed自夏季以來不斷放話要實施第二輪定量寬鬆措施﹐令外界對美國經濟有望復甦的預期增強﹐從而導致一場相對意義上的利率正常化。

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嗎﹖畢竟1994年的那場債市風波並未釀成重大經濟後果。美國經濟並未因此再度陷入衰退﹐反而邁入了繁榮的克林頓時代﹐直至伴隨著高科技泡沫攀上頂峰。要說那場風波有什麼後果﹐也許它使Fed不願意在收緊貨幣政策上過於激進﹐進而助長了引發高科技泡沫的道德風險。

但如果收益率繼續上升﹐例如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由目前的3.4%升至5%左右﹐便可能產生惡果。在1994年﹐當時的經濟形勢相對較好﹐能夠承受國債收益率飆升的影響。當時美國的債務水平要比眼下低得多﹐並基本上解決了此前發生的儲蓄信貸危機。但在眼下﹐誰敢說銀行業的資產狀況已恢復健康﹖不但普通家庭負債累累﹐就連政府自己的財政似乎都已經失控。

一旦1994年的情形重演﹐會釀成當年未曾見到過的嚴重後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