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9日

對世界通貨緊縮的恐慌


來源:中國社科院第370號
日期:2014/02/01

不久前,專家們和投資人還把“新興市場”—對中國、印度、巴西和其他一些國家的溢美之稱—看作世界經濟的拯救者。當作為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支柱的美國、歐盟和日本在發揮其原有和傳統作用上全都搖搖欲墜的時候,只有它們才是維持增長從而維持資本積累的所在。
因此,當一月份最後兩周,《華爾街日報》、Main St、《金融時報》、彭博社、《紐約時報》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發出有關這些新興市場“崩潰”的警告、尤其是擔心可能出現“傳染性”通貨緊縮的時候,就非常引人注目。我聽起來就像是稍加掩飾的恐慌。

首先,就通貨緊縮說幾句。一個“平穩的”市場指的是名義價格不下跌,而只是慢慢爬升。這使賣家和買家能夠較有信心地預測,什麼樣的決定對他們最優。在這個意義上,世界市場並不平穩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許多分析人士把這種平穩的下挫時間定為從2008年美國抵押貸款市場的轉折開始。我個人認為這種平穩的下挫始於1967-1973年,從那時起一直在持續。



無論存在顯著的通貨緊縮還是顯著的通貨膨脹,市場就不平穩。就其對實際就業資料以及從而對各種生產的有效需求的影響而言,兩者實際上一樣。無論現實世界的就業由於什麼原因下降,都會使世界絕大多數人口遭受劇痛,並且大大增加不確定性,這導致趨於凍結進一步的生產性投資,從而引發更多的苦難和更多的凍結。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當然,一些大資本家能夠通過精明的投機性金融操作,利用這種情況獲利。他們的問題是,他們下的賭注很大—或者其資產巨額升值,或者破產。不過,至少這些操縱者還有機會大量獲利。世界大多數人口基本上肯定會輸掉,往往損失慘重。

這些恐慌報告的內容是什麼?邁克爾•阿諾德[Michael Arnold]在《華爾街日報》上問道:“拋售會不會促使新興市場的央行加息?”他說,市場動盪是由中國“令人失望的增長數字”和阿根廷的貨幣貶值造成的。阿諾德特別擔心印度和印尼,它們有“大量債務負擔並嚴重依賴外國貸款”,因此正在採取措施抑制通脹。他提到土耳其是另一個有問題的地方。

哈爾•M.邦德里克[Hal M. Bundrick]在Main St 上強調傳染性。他認為美國貨幣政策轉向以及對中國經濟的擔憂,加上土耳其、阿根廷和烏克蘭的政治動盪,都在“加速下滑”。他引述了俄羅斯銀行家關於盧布下跌以及“接近恐慌”氣氛的說法。他說,這種恐慌“在情緒上橫穿新興和發達[市場]”。

加文•大衛斯[Gavyn Davies]在《金融時報》上給自己文章的大標題是,“新興國家會不會讓全球經濟復蘇脫軌?”他說,新興市場貨幣已成“自由落體”。他也認為中國經濟放緩是關鍵問題,特別是由於其影響到“供方經濟體”(也就是,向中國出售初級產品的國家)--尤其是巴西、俄羅斯和南非。他說,“信貸泡沫之痛”不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土耳其、印度和印尼的問題。如果中國增長的降速太大,這有可能導致“新一輪全球經濟衰退”。文章以審慎樂觀的語氣結尾,但他立刻收回此話,說自己的模擬(他審慎樂觀態度的基礎)建立在舊模式基礎上,有可能不再成立。

拉爾夫•阿特金斯[Ralph Atkins]在《金融時報》上談論“通貨緊縮的幽靈”。通貨緊縮即使短期內有正面作用,長期而言對“股市絕對是負面因素”。他特別擔心的似乎是歐元區。在引述了別人給出的光明面理由後,他最後說,“通貨緊縮的幽靈穿的是隱形斗篷”。

不是別人而正是克莉絲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這位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告訴那些聚集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的精英們說,由於美國削減其現金刺激,威脅到全球市場。“地平線上出現了新的風險,需要密切關注”。她提到“在新興市場...的溢出效應”。

就在同一周,彭博社發表一篇社論,開頭是“新興市場經濟經歷了嚴峻的一周”。他們認為新興市場過於緊貼美元,因此“對美國貨幣政策的波動過度敏感,無論這種波動是真實還是想像的。”所以,他們說教美聯儲不要“過快收緊”,也不出意料地說教新興國家要“改進自己的政策”。

並非最不重要的是,蘭登•湯瑪斯[Landon Thomas]在《紐約時報》上告訴我們,華爾街最新流行語不再是金磚五國,而是“脆弱五國”。這份名單包括三個金磚成員(巴西、印度、南非),加上土耳其和印尼。它既沒提中國也沒提俄羅斯,兩國的地緣政治影響力似乎對此起到很大作用。

大家似乎都在提供好的建議,當然,這會在某種程度上使形勢有所緩和。很少有人願意承認,全球有效需求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但人們感覺到這一點,就在表像之下,他們明白這一點。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感到恐慌,因為那樣他們對“增長”的一味強調—這個最高信念—就會遭到削弱。在這種情況下,危機就不再是週期性,而變成結構性,對危機的反應也不再是緩和,而是創建一個新體系。這就是著名的分叉,即有兩種可能的後果,一個比現有體系更好,一個比現有體系更壞,而無論哪一種後果,都涉及到我們這些作為其中一員的所有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