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日

量化寬鬆釀泡沫 Fed騎虎難下



來源:經濟日報
日期:2013/05/01 03:49 

美國經濟疲軟依舊,民間和公共部門去槓桿化持續快速進行,已導致失業率居高不下和成長不如預期。年初實行緊縮財政政策的效果是稅收激增和政府開支驟降,更進一步衝擊經濟表現。

近期數據有效阻止部分聯準會(Fed)官員不再暗示,Fed應該自目前無限期的第三輪量化寬鬆鬆(QE3)退場。鑒於低成長率、高失業率(失業率會下降僅因心灰意冷的勞工離開就業市場),及通膨率遠低於Fed目標,現在並非開始限縮流動性的好時機。

問題是Fed注入流動並沒有為實體經濟創造信貸,反而助長金融市場的槓桿操作和風險胃納:利率超低且約束鬆散的高風險垃圾債正增加發行;股市在經濟成長放緩的同時迭創新高;資金湧向高收益新興市場。



連歐元區邊緣國家也因Fed、日本央行和其他主要央行釋放出的流動性而獲益良多。美、日、英、德、瑞士等國公債殖利率低的離譜,投資人在全球各地尋找收益。

現在就說許多風險資產已出現泡沫、金融市場槓桿氾濫和風險承擔過度,可能為時太早。但因美國貨幣寬鬆,未來兩年可能形成信貸和資產/權益泡沫,卻是不爭的事實。Fed已表示,QE3將持續至勞動市場大幅改善,在失業率至少降到6.5%前(很可能不早於2015年初)都將維持零利率。

即使Fed開始升息,也會慢慢來。2004年開始的前次緊縮期,Fed花了兩年才使利率正常化。這次失業率、家庭和政府負債都更高。像1994年那樣一年就快速正常化,會重創資產市場,經濟有硬著陸風險。

但若金融市場已出現泡沫,試想等Fed在2015年開始緊縮和(最快)2017年結束緊縮,泡沫會變多大。上次利率過低且為期過久(2001-2004),其後利率正常化速度太慢,結果在信貸、房市和股市形成巨大泡沫。

我們已知上次的故事結局,這次可能要為續集作好準備。實體經濟和就業市場疲弱,加上高負債比,意味有必要緩慢退出貨幣刺激政策。但退場慢可能形成和前次一樣大的信貸和資產泡沫。看來,追求實體經濟的穩定可能再次導致金融動盪。

主席柏南克和副主席葉倫在內的部分Fed官員認為,決策者可同時追求兩大目標:Fed緩慢升息以穩住經濟,並通過對金融體系的宏觀審慎監管來防範金融動盪。換句話說,Fed將運用監管手段來控制信貸成長、風險承擔和槓桿操作。

另一派以史坦(Jeremy Stein)和塔魯羅(Daniel Tarullo)為首的Fed官員認為,宏觀審慎工具未經測試,加上限制金融市場的部分槓桿操作,僅將流動性趕到別處。Fed只監管銀行,若銀行監管趨嚴,流動性和槓桿會轉移至影子銀行系統,唯有Fed的利率工具能滲入金融系統的所有縫隙。

但如果Fed只有利率一種有效工具,將無法兼顧經濟和金融穩定等兩大目標。Fed或是追求第一項目標—維持更長期的低利政策並放慢正常化的速度,但會造成巨大信貸和資產泡沫—或側重防範金融動盪並加速升息,速度快過疲弱成長和高失業率允許的限度,從而使已然乏力的復甦陷入停滯。

Fed量化寬鬆和零利率政策的退場將充滿不確定性:退場太快會摧毀實體經濟,退場太慢則先創造出巨型泡沫,再導致金融體崩潰。但是若不能順利退場,那麼鴿派的Fed更可能創造泡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