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2日

投資俱樂部走向消亡



來源:華爾街日報/E.S. BROWNING
日期:2013/02/22 07:29

唐‧丹科(Don Danko)在密歇根州湖口鎮(Lake Orion)創辦了一個投資俱樂部﹐會員們一起鍛煉身體﹐一起暢飲啤酒﹐並在俱樂部開會時一起哀嘆股市的變幻無常。

大多數會員都是附近一個天主教會的教友。如今已有四個會員從俱樂部撤資﹐有一名會員說服他們拿錢去購買了黃金基金。其餘會員的情緒也有些低落。

丹科說:“現在要宣揚長期投資的理念是一件很令人沮喪的事﹐因為過去十年來﹐長期持有的投資策略並沒有賺到錢。”

最近﹐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報收於14000點以上﹐為2007年10月以來的首次﹐只要再漲155點就能創下歷史新高。然而﹐許多投資俱樂部卻已是搖搖欲墜﹐甚至已經煙消雲散﹐原因就在於投資者的心理發生了深刻變化。



BetterInvesting是密歇根州麥迪遜海茨市(Madison Heights)一個為投資俱樂部提供支持服務的組織。BetterInvesting稱﹐其跟蹤的俱樂部總會員人數在2012年下降至39,000﹐比1998年的400,000大幅減少﹐且總人數自1998年後每年都呈下降趨勢。

老港投資俱樂部(Old Bay Investment Club)位於巴爾的摩(Baltimore)附近﹐2012年有四名會員離開。在新澤西州北部﹐投資俱樂部的熱心倡導者托尼‧邁耶羅(Tony Maiello)以前每個月都能吸引15名抱有好奇心的人參加俱樂部會員招募會﹐但最近幾次連一個新人也沒有招到。

老港投資俱樂部主席威廉‧皮爾斯(William Pearce)說:“以往的情況是﹐如果你仔細研究數據﹐還是可以選到好股票的﹐但這種情形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當市場遭受重挫時﹐好股票也會被一起拉下水。”

為保持會員的投資興趣﹐這家俱樂部正利用股票期權來止損﹐並投資一些熱門股票﹐如一家從事3D打印業務的上市企業。

20世紀90年代﹐美國老百姓對股票的投資熱情掀起了一場被戲稱為“股票戀愛”的大牛市﹔然而﹐2000年互聯網股票的崩潰、美國房地產泡沫的破滅以及金融危機導致投資者對於股市草木皆兵。

近期股市的整體上揚主要是受對沖基金、高頻交易者和電腦交易算法的聯手推動。據金融市場研究公司泰伯集團(TABB Group)的數據﹐對沖基金和高頻交易者佔全部股票交易量的一半以上。一個以往由人推動的市場正日趨被機器交易所佔領。

許多個人投資者和投資俱樂部會員發現自己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股票不再有趣﹐而是變得可怕起來。當股票下跌時﹐普通投資者感到切膚之痛﹔而當股票上漲時﹐投資者擔心它們還會下跌。

根據以往市場低迷時期的經驗﹐這種心態最終會發生變化﹐樂觀情緒將不斷增長﹐但已經飽受驚嚇的投資者也許不會轉變得那麼快。

社會學教授布魯克‧哈林頓(Brooke Harrington)寫過一本關於投資俱樂部的書﹐他說:“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就是投資俱樂部走向消亡的開始。”

許多投資俱樂部存在一個大問題:它們都是20世紀90年代末股市處於瘋狂頂峰時創建的。即便近期股市出現反彈﹐但把通脹因素考慮在內的話﹐股指並沒有比90年代末的水平高出多少。投資者在這段期間很難獲得什麼收益﹐而大起大落的波動性卻令人膽戰心驚。和個人投資者一樣﹐許多俱樂部的投資業績都難以超越指數基準。

一些俱樂部之所以能倖存下來﹐可能是出於會員的社交需要﹐或者因為會員希望獲得金融投資方面的教育。

從90年代末創立之初到2012年12月31日﹐丹科的俱樂部累計投資收益率僅為8%﹐遠遠落後於通脹水平。多年以來﹐其累計投資收益一直處於紅色虧損狀態。

這種業績令丹科痛苦萬分﹐他曾擔任BetterInvesting一本雜志的編輯﹐20多年來孜孜不倦地推廣長期持有的投資理念以及謹慎細緻的股票分析。雖然他如今依然相信這些理念﹐但他表示:“當你一直這麼講﹐而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時……很難要求人們繼續保持這種信念。”

投資俱樂部一般在會員家中舉行會議﹐會員每月支付30到50美元的會費。俱樂部向會員通報投資組合的表現情況﹐並分析所關注的股票。最近﹐在新澤西州北部的一次俱樂部聚會上﹐喬安‧斯基耶納‧格雷(Jo-Ann Skiena Garey)分享了她對《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一書的心得體會。該書認為﹐個人投資者不太可能取得超越股指的投資回報。

格雷說道:“那我們為什麼在這兒?我們都在幹些什麼?”大家都笑了起來。會員們很快就回到正題﹐談起自己想買進賣出的股票。對格雷來說﹐她希望盡可能多地學習投資知識﹐從而在個人理財方面做得更好。

投資俱樂部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當時底特律的幾個年輕人創建了一家俱樂部﹐後來發展為BetterInvesting﹐也被稱作“全美投資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vestors Corp)。

2005年前後﹐加入BetterInvesting協會的俱樂部數量大減﹐BetterInvesting高層也出現一些爭執﹐一些志願者失望後選擇離開﹐從而導致管理層的更替。

當時﹐有一些俱樂部脫離了這家行業協會﹐但知情人士稱﹐這只是大問題的一小方面而已。布萊恩‧奧茲楚爾(Brian Altschul)是邁耶羅的朋友﹐他的工作是協助BetterInvesting和其他一些投資團體籌辦會議﹐他說真正的問題在於人們對股票不再那麼感興趣了。

奧茲楚爾說:“我們籌辦的會議一度吸引過800人參加﹐現在有100人就謝天謝地了。”

一些區域性的行業組織已經萎縮或解散﹐當地一些投資團體只好單打獨鬥。與此同時﹐互聯網和社交媒體也讓投資俱樂部不再那麼管用。

密歇根州諾維市(Novi)的資產管理公司Seger-Elvekrog Inc.的副總裁丹尼‧伯伊爾(Daniel Boyle)說:“這幾年我參加各種會議時發現一個現象﹐灰白頭發的投資者越來越多﹐而新面孔越來越少。”該公司的客戶有不少是各個投資俱樂部的會員。

奧茲楚爾說﹐由於美國股市長期以來低迷不振﹐“20多歲的年輕人對股票根本不感興趣。。如果你關注一下金融方面的個人博客﹐就會發現大多數博客﹐尤其是20多歲年輕人的博客﹐談論的都是如何減少債務﹐而不是如何去投資”。

BetterInvesting的行政總裁凱米‧扎拉奇(Kamie Zaracki)說﹐各個投資俱樂部的會員平均年齡已趨於穩定﹐甚至有些許下降。她說:“當我們舉辦在線會議時﹐會員的參與率極高。”

邁耶羅表示﹐投資俱樂部注定要在哭泣聲中走向消亡。他曾參加過一個俱樂部﹐原先有15人﹐後來減至10人﹐再然後有幾個會員搬家離開﹐還有一個會員表示﹐他對股票的買進賣出更感興趣﹐而不是長期持有。

邁耶羅說:“這樣就只剩下我們五個﹐所以就在2011年解散了。”

投資俱樂部會員們表示﹐他們幾乎從來不會就什麼問題爭得面紅耳赤﹐只是興趣會慢慢降低﹐導致俱樂部逐漸凋零。邁耶羅說:“人們起先會很興奮﹐但股市變化無常﹐他們的興趣也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消失﹐最終選擇退出。”

馬里蘭州的皮爾斯說:“很多會員的個人收入在下降﹐投資組合的市值在萎縮﹐俱樂部給他們提供的樂趣也越來越少﹐因為大家聚會時都在訴苦。”

林恩‧奧斯特萊姆(Lynn Ostrem)是明尼阿波里斯市(Minneapolis)附近一家投資俱樂部的會員﹐這個俱樂部曾經發生過了劇變。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這個有15名會員的俱樂部投資組合縮水35%。她和另外三名會員想使用自動賣出和股票期權等策略來減少投資組合的損失。

其他會員猶豫不決﹐不希望投資組合的交易過於頻繁。奧斯特萊姆擔心俱樂部會因此一敗塗地﹐就“發動一場政變﹐把他們趕了出去”。現在﹐這個俱樂部只剩下了四名會員。

奧斯特萊姆說:“很多人失去了研究股票的熱情﹐不想投入那麼多精力﹐這與俱樂部的建立初衷相違背﹐因此我們把門打開﹐給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現在﹐我們的俱樂部越來越精簡﹐越來越小眾﹐也越來越非正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