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9日

美國軍事戰略的新變化


來源:吳清麗/尹超/銀賽
日期:2011/07/12

今年上半年,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對外公佈了新的國家軍事戰略報告。美國戰略體系分為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和軍事戰略三個層次。美軍認為,軍事戰略是運用武裝力量,通過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實現國家各項目標的藝術和科學。軍事戰略報告是指導美軍建設和戰略力量部署的指標性檔,通常情況下該報告兩年修訂並發佈一次,這次發佈距上次的時間卻達七年之久,可見美國對新戰略報告的出臺非常慎重。與上次相比,新的軍事戰略報告明確了美軍未來的使命和任務,在戰略環境、戰略重點、戰略合作、戰爭設想、軍隊建設等方面也都發生了新變化。

一、美國的戰略視野:關注公地

美國新的軍事戰略報告在對未來的戰略環境和所受到的威脅等方面都有新的認識。報告指出,美國面臨的威脅是多方面的,其戰略視野應當更加開闊,打擊恐怖主義仍然是美國當前的重要任務,但視野將不再局限於反恐怖主義領域,而應面對世界出現的各種挑戰,特別是一些新出現的領域。新軍事戰略報告多次強調太空、海洋、網路空間等"全球公地"問題,指出,在未來的一個時期,所有國家的安全和繁榮都依賴于海洋、太空和網路。美國的長遠戰略利益是"確保全球公共區域……海上、空中及太空共有區域……以及全球關聯區域內的進入和自由調動"。同時,報告明確表示,為了應對任何國家破壞和使用全球公共區域的權利或威脅美國盟國安全的行為,美國將顯示決心並投入人力物力。這充分說明,"全球公地"正成為美國維持其既有優勢、謀求未來霸權的新領域。美國戰略視野拓展到"全球公地",主要原因是一些地區大國崛起、擁有核武器國家的增加、全球經濟格局變化以及對自然資源的激烈爭奪。依據美國的觀點,將來亞太地區會出現兩大力量中心,美軍在全球公地的自由行動越來越受到國家和非國家行為主體的挑戰,美國在這些公地內的戰略利益受到越來越大的威脅。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美國提出,今後軍隊的新使命和新任務,一是要確保美軍在全球公地自由地進入和調動,這是美國國家安全的核心要素,也是美軍的永久性使命;二是要繼續保持核威懾和常規力量的絕對優勢,要具有擊敗侵略的戰略能力,大力發展太空、網路空間等領域的威懾手段,以適應在這些領域出現的挑戰和威脅。

二、美國的戰略重點:指向亞太

在軍事戰略中,戰略矛頭的指向非常關鍵。美國在很長一個時期內的戰略重點是歐洲,上世紀90年代初,以蘇聯為首的華約解體之後,美國對戰略關注的重點進行了重新評估和定位。經過多年分析,得出的結論是,要更加關注亞太地區形勢的變化及走向,主動適時地把戰略重心轉移到新的地區。

新的軍事戰略報告明確指出,美軍既要保持全球屬性,同時又要關注重點地區。從報告的內容可以看出,亞太地區將成為美國今後的重中之重。美國戰略重點的轉移,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一是亞太地區一些國家快速發展,美國認為在這一地區將會出現挑戰自己的國家。按美國的推斷,再過25至30年,一些國家的綜合國力將會超過美國。這必將對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利益構成威脅和產生不利影響,對此美國不得不給予高度重視。二是亞太地區存在很多不安定因素,一些國家發展核武器,可能引發核擴散,這必將使亞太地區的形勢越發不安全和複雜。三是周邊國家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都在加快軍隊現代化的進程,報告明確指出,一些國家正在發展反介入和區域封鎖能力,以制約美國進行國際行動的自由。報告特別強調,美國對一些國家的軍力擴張的範圍及戰略意圖不夠清楚,因而對此非常擔憂。正是基於這種認識,美國將逐步結束伊拉克戰爭,並把戰略重心轉向亞太地區。

為適應戰略目標的轉移,美國對軍事戰略部署進行了重新調整,五角大樓新聞發言人莫雷爾說,針對亞太地區形勢變化,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部署成為一個重要問題。美國提出:"我們在太平洋地區要長期部署部隊,我們正考慮如何強化這些駐軍,不一定在韓國和日本,而是在太平洋沿岸,特別是東南亞"。目前,美國在韓國的駐軍達2.85萬人,在日本的駐軍達5萬多人。美國在關島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軍事基地,並在亞太地區部署了最大規模的海上力量和最先進的作戰飛機。即使如此,美國認為這樣的力量與自己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利益還不相適應,應準備增加駐軍人數;同時,應考慮更多地輪換駐守在這些地區的人員,不斷補充新的軍隊。

三、美國的軍隊建設:突出重點

新的戰略報告提出,保衛國家安全和取得戰爭勝利是美軍的核心任務。聯合作戰是美軍未來的基本作戰樣式,為適應戰爭形態的變化和作戰的需求,美國要實現從一支參與持續作戰行動的軍隊向一支面向未來打造的聯合部隊過渡。為提高軍隊的聯合作戰能力,美軍提出軍隊建設要進一步突出重點。

一是要培養具有超前、創新思維的聯合領導者和指揮員。美軍認為,聯合部隊的領導方式通常與提供的軍事能力同等重要,指揮員在未來作戰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其基本素質要能夠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下,保持反應敏捷和高度的適應性,並提出軍隊的領導能力將強調共同責任和相互協調。

二是要求部隊的編組實現模組化和功能化,要具備在多維作戰空間內的核心軍事能力,主要包括多維條件下的力量投送以及多維條件下的區域進入、補給保障能力等。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未來的陸軍將進行適應性強的網路化編組,以執行全頻譜作戰任務;海軍將形成規模可調整的任務型作戰單元,能夠擔負多樣化任務;空軍要保持遠端投送的能力。

三是加強新型力量建設。就當前而言,美國不論是核力量還是常規力量都是世界一流的,但美國認為目前的軍事現狀還滿足不了未來的作戰需求,特別是面臨的網路空間和太空等新領域的威脅,美國急需加快新型軍事力量建設的步伐。在太空方面,提出要發展反衛星、定向能和動能武器。最近,美國成功地進行了太空飛行器的試驗,標誌著美國太空武器化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在網路空間方面,美軍提出要重點提升網路戰部隊的"攻防兼備"能力,網路部隊應確保軍事網路的安全,具備探測、威懾、拒止和多層防禦功能。此前美軍已組建了網路作戰司令部,今後還要繼續加大這方面的投入,研製新型的網路戰兵器,提高網路戰的手段,使美軍在這一領域始終掌握主動權。

四、美國的戰略舉措:加強合作

新軍事戰略報告變化較大的,是它更加強調國際和地區的安全合作。新報告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戰略思維,將"加強國際和地區安全"列為今後軍事戰略的重點。報告指出,美國在必要時可以單獨行事,但未來的希望在於聯盟,打贏下一場戰爭的立足點是聯盟。基於這種認識,報告提出,北約仍是美國最基本的盟友,但要加強與非盟、東盟及其他組織合作,使美軍能夠在全球範圍內部署兵力,並能使用外國的基地、港口和機場。

美國如此重視軍事合作,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世界戰略格局多變,爆發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的因素非常複雜,單靠一個國家難以解決眾多事務。加之美國的軍費壓縮,美國不得不通過與其他國家的軍事合作分擔安全責任,報告期望日本自衛隊能夠在維護地區穩定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表示"應協助自衛隊提升境外作戰的能力",以更好地維繫美國在軍事領域的霸權地位。二是通過廣泛的軍事合作,美國既可以很好地借用整體力量?明物件國維護自身和區域安全,又可以通過合作實現美國全球範圍內的軍事存在,可謂一舉兩得。

從新的軍事戰略報告可看出,美國軍事合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重視內部的合作。美國通過對以往戰爭和軍事行動的反思,認為不論是應對局部戰爭,還是對付恐怖主義,單靠軍事力量和軍事手段是遠遠不夠的。報告宣稱,軍事力量作為"舉國"外交手段的一個組成部分,只有與其他力量達成高度協調一致,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即軍事要輔以經濟和外交手段,才能形成最有效的威懾。特別是在打擊極端主義的問題上,各種力量的協調與合作顯得更為突出和重要。為此,美國未來的軍事戰略必須把軍事與外交、經濟等手段緊密結合起來,各種力量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其次是加強與外部的合作,新報告提出:"我們需要更有遠瞻的能力,借助地區與國際合作,加強全球安全與地區安全,打造未來軍事格局。"所不同的是,美國在重視與傳統國家關係的同時,提出要把非洲、東南亞、南亞各國拉入自己的軍事體系,成為其軍事合作的新夥伴。美國強調軍事合作是戰略思維的重大變化,充分反映了奧巴馬政府的安全戰略思想和外交思路。

五、美國的戰爭設想:空海作戰

美軍為實現新的軍事戰略,有針對性地提出"空海作戰"的設想。這是依據戰場環境變化和更好維護其自身利益提出的新作戰樣式,這一新的作戰樣式完全符合美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對戰略形勢的判斷。"空海作戰"具有明顯的亞洲色彩,正如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威拉德海軍上將所說,美國正在發展應對亞太地區新形勢的"空海作戰"。"空海作戰"和"空地一體戰"有很大的不同。"空地一體戰"的主要設想是在歐洲陸戰場上空軍與陸軍聯合實施的作戰行動。而"空海作戰"是美國為干預亞太地區事務,實現其戰略目標,提前進行的一種戰場設計,這種設計具有明顯的遠端性、積極性、主動性和進攻性;其運用的力量也有很大區別,主要是運用空中、太空、海上和海軍陸戰隊。美軍認為,海軍陸戰隊在"空海一體戰"中將擔負著重要的使命和任務,並明確表示,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不具備類似海軍陸戰隊的能力,不能有效阻止別國對島嶼的佔領,而美國海軍陸戰隊在這方面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戰場空間也將進一步拓展,主要是在空中、海上、太空和網路空間進行全面交戰。美國提出的"空海作戰"是美國軍事戰略的重大變化,也是對以往戰爭經驗的總結和反思。美國在越南和朝鮮進行的兩場戰爭均投入了大量的地面部隊,其結果是蒙受了重大的損失,最後陷入十分被動的境地。這使美國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空海作戰"符合亞太地區的戰場實際。

美國為檢驗"海空作戰"的效果,不斷在亞太地區舉行大規模演習。今年1月9日至10日,美國的"喀爾文森"號核動力航空母艦開赴太平洋,與日本自衛隊的"鞍馬"號驅逐艦在日本長崎附近海域舉行聯合演習,演練的主要內容是遠距離通信和直升機起降等。美國第一航母戰鬥群司令佩雷斯聲稱,此次演習是日美在太平洋地區穩固同盟關係的有力信號。這次演習剛一結束,日本海上自衛隊就計畫把具備彈道導彈防禦能力的"宙斯盾"驅逐艦數量從4艘增加到6艘。2月28日,代號為"關鍵決斷"的韓美聯合軍事演習在韓國全境進行,演習持續了11天。之後,韓美兩國接著舉行"禿鷲"演習,美軍派出1萬名官兵,韓國動員了包括預備役在內的20萬官兵參加,演習一直進行到4月底。值得關注的是,美國還與其他一些國家首次舉行了海上演習,進一步擴大了與它們之間的軍事合作行動。美國在亞太地區頻繁舉行演習,其目的是想借軍事合作,打造新的軍事平臺,對別國進行威懾和遏制。針對美國軍事戰略的新變化,我國的安全環境將變得更為複雜,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空間將受到嚴重打壓。我們必須給予高度關注,並從戰略上採取積極應對措施,以保障我國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利益不受損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