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1日

突尼斯,阿拉伯世界民主的希望?


作者:橡樹村
來源:2011/01/21

2011年初的非洲真的很熱鬧,如期舉行的南蘇丹獨立投票還算平穩,但是也有個別武裝衝突;象牙海岸一次大選弄出來兩個總統,還看不出來一個明確的解決方法;不過最出人意料的,還是平靜了許久的北非小國突尼斯忽然熱鬧起來。

突尼斯距離歐洲很近,隔海與西西里不過一百多公里,所以與歐洲的聯繫非常早,最有名的當然就是漢泥拔時代迦太基與羅馬的戰爭,迦太基這個西元前九世紀建立的城市就在現在突尼斯境內。被羅馬擊敗後,這裏迅速羅馬化,羅馬的勢力在北非衰落之後又迅速阿拉伯化穆斯林化,實際上突尼斯是北非穆斯林化最早的地方,建於西元670年前後的凱魯萬大清真寺是伊斯蘭世界西部最古老最尊崇的宗教聖地。突尼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屬下的哈桑王朝,從1705年建立統治突尼斯一直到1957年。

雖然是伊斯蘭王朝的統治,歐洲仍然對突尼斯有不小的影響力。16世紀就有來自義大利的猶太人在突尼斯建立了自己的社區,義大利語也成了馬格裏布地區的商業語言。到20世紀初,居住在突尼斯的義大利人已經超過10萬。不過真正去統治突尼斯的是法國人。1881年,法軍找藉口佔領了突尼斯,突尼斯就成了法國的保護地,此後法國移民逐漸增多,到二戰結束的時候也超過10萬。

突尼斯獨立運動最早可以追溯到1907年,早期的獨立運動甚至得到了突尼斯國王的支援。不過到1930年代,突尼斯出現了來自民間的獨立運動,領袖是布林吉巴。布林吉巴生於1903年,在巴黎接受高等教育,畢業後就開始從事反殖民運動,1934年創建新憲政黨。新政黨很受歡迎,兩年的時間就在突尼斯建立了四百多個小組。這當然引起了法國當局的重視,1934年九月,布林吉巴就被流放,釋放後開始從事武裝反抗,1939年又被捕。二戰後,德國人佔領了突尼斯,釋放了布林吉巴。二戰結束後,布林吉巴繼續從事反殖民活動,1952年再次被法國當局逮捕。1950年代中期,法國在北非殖民地忙得不亦樂乎,決定放棄突尼斯,布林吉巴領導的突尼斯獨立運動終於算是取得了勝利,1956年獨立,布林吉巴任總理。隨後,哈桑王朝在1957年被廢黜,布林吉巴成為突尼斯首任總統。這一干就到了1987年。

布林吉巴也嘗試過社會主義道路,不過不大成功。1970年代,突尼斯開始採用自由經濟模式,突尼斯經濟也開始發展。對外政策上,布林吉巴一直走親西方路線。突尼斯也是阿拉伯世界的成員,但是突尼斯並不同意埃及總統納塞爾的立場,早在1965年就呼籲巴以和談。世俗方面,突尼斯提倡女權,禁止多妻,允許婦女提出離婚,雖然仍然禁止女權組織的活動,但是在伊斯蘭世界,這算是很開明的了。不過突尼斯與阿拉伯世界的關係也很好,1979年,突尼斯成為阿聯總部所在地,1982年巴解組織在被從貝魯特驅逐後,也搬到了突尼斯。可以說突尼斯在西方世界與阿拉伯世界都混得不錯的。當然也不是沒有麻煩,1985年以色列發起了對在突尼斯的巴解基地的襲擊,此後布林吉巴與美國就沒有這麼緊密了。

二戰後伊斯蘭世界極端立場開始抬頭,突尼斯也不例外。到1980年代,突尼斯也有伊斯蘭宗教組織的活動,現在影響力最大的伊斯蘭傾向運動就是在1980年代開始的,領導人是拉希德加努奇。拉希德加努奇生於1941年,1960年代到埃及學習農業。1964年,因為布林吉巴與納塞爾交惡,突尼斯人被趕出了埃及,拉希德加努奇就跑到敘利亞學習哲學,一開始參加了歐洲社會黨,但是很快就對宗教產生了更大興趣,回到突尼斯以後致力於宗教運動。1981年4月,布林吉巴放鬆對國內政治言論的控制,拉希德就趁機創建了伊斯蘭傾向運動,要在伊斯蘭基礎上建立秩序社會,要結束布林吉巴的一黨統治,呼籲民主。沒到三個月,拉希德就被捕,84年才被釋放。1990年代初,拉希德流亡歐洲。因為在1991年被判無期徒刑,拉希德需要得到法院的赦免或者其他說法才能安全回到突尼斯,所以目前拉希德仍然流亡在外。

拉希德自己並不提倡暴力,但是他的組織並沒有放棄暴力,有一些恐怖活動。對此,布林吉巴反應強烈,打擊嚴厲,聲稱要殺死極端分子。在西方的眼裏,這種嚴厲打擊極端伊斯蘭運動的做法給地區帶來了不穩定因素,特別是威脅到了阿爾及利亞的輸油管道。1984年,義大利政府開始與阿爾及利亞一起,尋找布林吉巴的替代者。這個時候突尼斯經濟並不好,通脹程度達到了10%,外債超過國民總產值的46%,每年國民生產總值的21%用於還債,國內不滿聲音不小,國內對於更換政府也沒有多大阻力。最終,1987年,義大利政府就暗地協助當時的總理本阿裏發動不流血政變取得了政權。這樣,突尼斯獨立30年之後,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個總統。

本阿裏生於1936年,早年就參加過布林吉巴的新憲政黨,因此被學校開除並入獄。不過本阿裏還是跑到法國和美國念了軍校,修習炮兵以及情報。1964年本阿裏回到突尼斯就在軍隊裏面建立了軍隊情報機構並任負責人,77年就成為突尼斯國家安全的最高負責人。到了1980年代,本阿裏開始接受文職職位,1986年成為總理。因為聲稱反對對極端伊斯蘭分子處以極刑,本阿裏被義大利人看上,成了布林吉巴的繼承人。

突尼斯獨立以後,1959年舉行了第一次總統選舉,從這一次選舉,一直到1974年布林吉巴成為終身總統,四屆大選都只有一個候選人。1989年,本阿裏成了這個唯一的候選人。1994年雖然開放了反對黨,實現了突尼斯第一次多黨議會選舉,但是總統候選人仍然只有一個。1999年,突尼斯的總統大選終於出現了多個候選人,不過有效選票三百多萬張,本阿裏之外的兩個候選人一共得了不到兩萬張票。議會裏面,本阿裏領導的憲法民主黨也控制了182個席位中的142個。2004年大選,本阿裏得票率達到94.5%。2002年,本阿裏就操縱議會把允許參選總統的年齡限制提到到75歲,為2009年本阿裏參加大選清除了障礙。2009年,本阿裏聲稱是最後一次參選了,獲得了90%的選票。

本阿裏上臺後,繼續自己溫和的伊斯蘭政策,對於非常敏感的中東和平問題,一直致力於推動和談。勸說總部設在突尼斯的巴解組織改變強硬立場,本阿裏也是出了力了。進入21世紀,反恐成為國際社會重大事項的時候,突尼斯與美國的配合也很不錯。義大利人對本阿裏的支持比較隱蔽,主要表現在對本阿裏政府的立即承認以及對其經濟上的支持,所以一直到1999年義大利人自己洩漏,本阿裏政變上臺的背景才被世人得知。在西方的支持下,本阿裏統治下的突尼斯經濟發展的確不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1986年的人均1201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3786美元,按照評價購買力折算,人均已經超過8500美元,在非洲以及阿拉伯世界都算是高的。雖然個別年景不好,但是1987年之後的20年間平均達到5%,在中國以外算是很好的成績了。突尼斯與歐洲的貿易非常緊密,對歐貿易無論進出口都超過70%,是歐盟在地中海地區最穩定的合作夥伴,08年與歐洲形成自由貿易區。2010-2011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索性將突尼斯列到非洲第一,全世界第32位,空客以及惠普在突尼斯都有投資,因為其阿拉伯世界的背景,來自中東的投資也不少。本阿裏在消除貧困方面也有成績,貧困率已經從1990年的7.4%降低到2005年的3.8%。不過,突尼斯的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多年保持在14%左右,更加麻煩的是,失業的年輕人很多,即使接受良好教育的年輕人,也很難找到工作。

因為突尼斯的親西方背景,本身也不在國際事務要地,國際上批評突尼斯的聲音不多,不過也不是沒有。最賣力的就是國際大赦組織,一直在批評突尼斯政治不透明,干涉當地人權組織活動等等。2010年經濟學人發佈的民主指數中,突尼斯在167個國家地區中名列第144,顯然是西方標準的獨裁國家,而在新聞自由方面,突尼斯在173個國家地區中名列第143。不過雖然對新聞有嚴格控制,但是本阿裏政府在控制網路資訊方面顯然是失敗的,不完善的網路封鎖手段根本禁不住這些反對者的聲音,在推特,Facebook,Youtube等社交網站上面,突尼斯的異見者一直是阿拉伯世界聲音最大的反對者。這些以網路為工具的異見者對網路的資訊非常熟悉。10年底非常火熱的維琪解密網站上披露了美國關於突尼斯的資訊,裏面包括上層的腐敗越來越嚴重,已經失去了民眾的支持,並且不能容納任何批評,嚴厲打擊異見者,民眾對上層的腐敗也有所瞭解,怨聲載道,特別是憎恨第一夫人萊拉。

萊拉生於1957年,出身于一個普通家庭,所受教育不多,是個美髮師。1992年,萊拉嫁給了本阿裏,她的家庭自然也跟著飛黃騰達,關於她以及她的家族的腐敗傳聞在突尼斯根本不新鮮,09年,有兩名法國作者甚至針對萊拉家族的腐敗問題出了專著。這本書甚至宣稱實際上本阿裏與晚期的布林吉巴一樣,自己已經不理政事了,完全是夫人在把持政務。在阿拉伯世界裏面,夫人主政大約只有在突尼斯是可能的,這個傳聞,最近還得到了突尼斯總理加努奇的證實。

這樣聽起來突尼斯的確很有問題,失業率高,特別是年輕人失業率高,有很多精力過剩同時無所事事的人口,在網上發著牢騷,而政府高層腐敗的傳聞到處都是,對現狀不滿至少在年輕人熟悉的網路世界裏面是主流,而被部分控制的媒體,自然只會增加對政府的反感。不過世界上這樣的國家很可能是大多數,至少在非洲以及阿拉伯世界,突尼斯的各項指標都真的算是好的。即使民眾不滿,政府有足夠控制能力的話,是不會出什麼大事情的。突尼斯的事情怎麼會鬧這麼大呢?

網路上傳說事情是由一個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小販引起的。主人公名字叫做布阿齊茲,生於1984年,一直沒有正當職業。雖然網路傳說布阿齊茲有一個電腦的學位,但是他本人的妹妹說他實際上連高中都沒上完。無論如何,布阿齊茲是家裏的經濟來源,他的父親在他三歲的時候就死了,母親和妹妹都依靠他做小販得到的每週大約75美元的收入過活。這一行,布阿齊茲從10歲就開始幹了。布阿齊茲恐怕早已經斷了要找工作的念頭,按照他妹妹的說法,他最大的願望是買輛車,更好的做生意。傳說在突尼斯街頭擺攤是犯法的,所以布阿齊茲的水果攤就被沒收了。這一次布阿齊茲有不小的麻煩,因為他買東西的錢是借的,大約有200美元。所以布阿齊茲就向政府求情,似乎是因為沒有前去賄賂官員,所以沒有結果。這個傳說有點問題的,當地的官員說從小車上賣東西是不需要許可的,也就是布阿齊茲擺攤本身沒問題。另外有傳說,說一個女城管當眾打了布阿齊茲,還沖他臉上吐唾沫,扔了他的水果攤,大大傷害了布阿齊茲的自尊心,布阿齊茲向主管部門反映,沒人搭理。這個說法也遭到了當地官員的否認。官員的話的可靠程度早就很低了,不過似乎外界還真不清楚布阿齊茲身上真正發生了什麼。無論如何,2010年12月17日,布阿齊茲肯定非常憤怒,絕望,於是,在facebook上給她的母親留了言,原諒他對一切失去了希望,然後就到地方政府前面把自己點著了,送到醫院搶救無效,1月4日死亡。這個遺言是用阿拉伯語寫的,翻譯過來大約是這個樣子:

我走了,媽媽。原諒我。責備和埋怨是不會有幫助,我完全迷失了,無助了。如果您認為我沒有聽你的話,請原諒我。要怪就怪在我們生活的時代,不要怪我。我走了,不會回來了。請知道我並沒有哭泣,沒有眼淚。在這個背信棄義的年代,人們的手上再也沒有自責或責怪的空間了。我感覺不正常,不在狀態。我走了,我要問誰來帶領遺忘的旅程。

布阿齊茲自焚的消息立刻在網路上傳播,第二天中午,就有不少當地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抗議,砸了幾輛車,打碎了不少商店玻璃。人群最終被員警驅散。隨後,員警加強了當地的巡邏。這個消息在突尼斯本地有報導,然後就沒聲音了。這個時候的抗議還很少,很零星,不過血腥程度可不差。12月22日,一個叫哈吉的抗議者爬上輸電塔把自己電死了,抗議饑餓和失業,然後,另一個叫做阿布迪的因為無法償還政府扶持的小額貸款自殺。24號,一次集會抗議中,一個人被員警射出的子彈擊中,另一個重傷,幾天後死亡。員警的反應激起了更多人進行抗議,很快,抗議就席捲全國。27號,首都突尼斯城也有了上千人的集會,這一次,已經有工會參與組織了。這次抗議再次被員警阻攔。28日,突尼斯的工會聯盟在另外一個城市組織示威,也遭到員警阻擋,同時,突尼斯城內有300個律師進行抗議。隨後,幾乎天天都有抗議,天天都有抗議者與員警的衝突,有很多關於員警動用暴力的報導。進入2011年,有越來越多的抗議示威,也有越來越多的示威轉向暴力。很多暴力圖片在互聯網上傳播,突尼斯政府加強了對網路資訊的封鎖,逮捕了幾個散佈消息的人物,但是效果仍然不好,完全阻止不了各種資訊的蔓延,與此同時,突尼斯很多網站被黑。網路大戰,突尼斯政府顯然是失敗者。最熱心的抗議團體是律師協會。1月6日,突尼斯8千名律師裏面的95%都罷工,抗議年前抗議中有律師被打,第二天,教師加入了大罷工,突尼斯全國非常混亂,員警動用暴力的事情也隨處可見,連外國記者也有被打的報導。伊斯蘭極端勢力也沒有錯過熱鬧,1月14日,已經有人呼籲要建立伊斯蘭政府了,甚至還組織了不少抗議者直接去監獄釋放不同政見者。

還沒有任何消息說本阿裏在這期間在維持國家穩定方面都幹了些什麼。他露了幾次面。12月28日,本阿裏發佈電視講話譴責一些外國媒體發佈不切實的消息,沒人理他,29日,本阿裏開掉了他的通訊部長,宣佈一些改革措施,然後又開出了幾個省長。1月,本阿裏許諾創造30萬個就業機會,同時嚴厲指責抗議者的暴力行為。10號,政府宣佈關閉所有學校。本阿裏顯然失去了對局面的控制。1月13日,本阿裏宣佈自己不會再參加總統競選,許諾要促進經濟,開放媒體自由,但是也宣佈不會修改憲法,也就是說堅持自己執政到2014年。抗議者們不滿意,要求本阿裏立刻下臺。14號,本阿裏的總理加努奇宣佈本阿裏許諾半年內進行議會選舉,解散了政府,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並授權自己重組新政府,許諾第二天就開始就政治經濟改革問題開始多方面會商。與此同時,突尼斯軍隊控制了機場,關閉了領空,隨後,本阿裏逃亡。本阿裏先逃到馬爾他,隨後,法國拒絕接受本阿裏,只好跑到了沙特。沙特接受本阿裏也是有條件的,要求本阿裏遠離政治。本阿裏離開後,加努奇宣佈自己控制了政府,是代理總統。有報導說突尼斯內部軍警之間發生了交火。突尼斯境內有幾個武裝勢力,軍隊,員警,內務部的秘密員警,這幾股武裝力量似乎也並沒有統一的指揮,非常混亂,突尼斯的軍隊還沒有完全控制局勢。這種境內武裝力量分裂的狀況,很可能代表突尼斯高層之間存在政治衝突,本阿裏不得不逃亡,是不是與內部政治鬥爭失敗有更大的關係呢?還無法證實。

不過加努奇的代理總統只當了不到一天。第二天早晨,憲法法院宣佈按照憲法相關規定,議會議長邁巴紮才是代理總統,並要在60天以內組織大選。加努奇也好,賣巴紮也好,都是執政黨憲法民主聯盟的高級官員,民眾仍然不滿意,要求解散執政黨,甚至要求過渡政府中不允許存在執政黨的成員。17日,加努奇宣佈了過渡政府的名單,大多數的反對黨派都分配了政府部長名額,但是加努奇新內閣裏面仍然有好幾位原執政黨成員,遭到了很多人反對。18日,有四位新部長拒絕在過渡政府中任職,加努奇和邁巴紮也急忙宣佈脫離原執政黨,並為仍然在過渡政府名單裏面的原執政黨成員辯解,說這些人手上是乾淨的。而在大街上,民眾的抗議繼續。

這很可能是facebook引起的第一場革命。因為突尼斯的國花是茉莉花,被一些人稱為茉莉花革命。這個混亂的確有很多特殊的地方,因為發生在相對穩定的阿拉伯國家突尼斯,一些人解讀為所謂自由民主向阿拉伯世界突破的一個視窗,被解讀為阿拉伯世界獨裁者末日的開始,很有一些分析家在呼籲阿拉伯世界繼續發揚這場茉莉花革命,給阿拉伯世界帶來民主自由,甚至在約旦、埃及、阿爾及利亞、茅利塔尼亞等阿拉伯國家還真的發生了一些自殺抗議的事情,阿爾及利亞甚至還發生了騷亂。其實很明顯突尼斯是因為對國家控制不夠有力而混亂的,其他國家估計就算吸取教訓也首先會加強各方面的管理,畢竟獨裁者首先考慮的是自己政權的穩定。而真正的民主其實還真不一定是西方世界願意看到的。阿拉伯世界裏面普遍存在的大量失業的年輕人口,這些穆斯林國家的巨大貧富差距,政府的無能,一直是滋生極端穆斯林勢力的溫床。一方面西方扶持這些國家的政權來協助打擊恐怖主義,一方面卻對這些極端伊斯蘭勢力滋生的根本原因無動於衷,這場反恐戰爭恐怕是沒有盡頭的。

要是真正在阿拉伯世界推行西方式的民主,結束獨裁,真正上臺的很可能是一些極端勢力的代表,21世紀發生在巴勒斯坦的民選結果就很明顯,西方人鼓動的民主結果並不一定是親西方的,這一幕恐怕也不是西方國家真正願意看到的。其實儘管突尼斯號召平等大選,但是共產黨以及拉希德加努奇的伊斯蘭傾向運動並沒有被解禁,拉希德加努奇想回到突尼斯參加競選也困難重重,而拉希德的支持者在突尼斯可是不少,如果能夠回到突尼斯,很可能會使已經熱鬧紛繁的突尼斯政壇更加熱鬧。北非地區的阿拉伯世界不是沒有過民主嘗試。1991年,當阿爾及利亞的選舉很可能導致極端伊斯蘭勢力上臺的時候,是在西方的支持下,第二輪大選被阿爾及利亞軍方干擾,最終導致整個阿爾及利亞陷入內戰,時間長達十幾年,十多萬人死亡。這件事情,就發生在突尼斯旁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