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日
中國扛不住美國人“再通脹”的衝擊
作者:劉煜輝
日期:2009/05/23
最近兩個月,隨著債市利差大幅收窄以及股價大幅飆升,樂觀情緒開始充斥著市場,通縮情緒消散,金融海嘯第二波開始被投資人所淡忘。
漲過頭的時候,我們最好回頭再看看美國人為達成這一切所要付出的代價。
至2009年5月7日止,賬面上,美國國債餘額是11.2萬億美元;美國政府5月11日估計本年度累積財政赤字為1.84萬億美元,是上一年度財政赤字的4倍;美國政府估計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的財政赤字為1.26萬億美元;2010年至2019年赤字總額則為7.1萬億美元;未來75年美國未作撥備的社會保障計劃負債已上升至51萬億美元。 倘若計算在每年的預算案之內,納稅人每年要付出2.6萬億美元;2009年5月14日, 奧巴馬也開始擔心"美國長期債項的負擔難以為繼","不能永遠這樣向中國人借錢了";美國政府財政赤字開始失控,國債大量供應,對全球金融市場會有何影響,且拭目以待。
有一點是真切的。 美國的長期國債收益率始終壓不下來。 無論伯南克如何努力。
其實美國人已經在去年12月初就開始嘗試了所謂"量化寬鬆"超常規的貨幣政策。 伯南克從金融機構大量購買毒資產,這種購買不透明,也不知道價格,國會要聯儲報告,他也不報告,這個總量估計有8000億~10000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拿聯儲國債資產置換(聯儲為此減少了3000億長期國債);二是買入資產後,又用超額準備金付息的方式把放給金融機構的錢穩定在聯儲的賬上(反正這時候他們也不願意開張做生意),所以流通中的貨幣沒有顯著增加(一季度從8200億增長到9000億),所以M2也只增加了一成(3月份是9.4%)。
隨後,美國優質房產按揭證券(PrimeRMBS)和美國國債的收益率都出現了大幅下降,並帶動了美國30年期銀行按揭抵押貸款利率的顯著回落。 但好景不長,隨著經濟面壞消息不斷出現,利率開始迅速反彈,截至3月17日,10年期美國國債的利率一度攀升到3.01%,比年初已經提高了80個bp。 作為金融產品定價的基準,國債利率特別是長期國債利率的快速上升,無疑會提高銀行信貸、企業債券和房地產融資等各項中長期金融工具的融資成本,對深陷衰退泥淖中的美國經濟產生不利的影響。 美國30年期按揭貸款利率與20年期長期國債利率的利差一度降至180bp的歷史低位,意味著按揭市場利率下降的空間被封殺。
與其在壓縮房貸產品的利差上下功夫,不如直接降低國債利率(基準),從而帶動整個債券市場的利率下調。
3月17日,聯儲宣布未來半年內直接入市購買3000億美金的長期公債。 這是為了刺激經濟、防止通貨緊縮,釜底抽薪式的最後一擊。 跟之前的性質完全變了,貨幣當局直接買公債等於債務貨幣化(直接印鈔),意味著半年後流通中的貨幣將增加30%,M2至少增加三成,若考慮貨幣乘數反彈,增速甚至可能高達四成或五成。
3月18日,美國10年期公債收益率當日驟降了50bp,但隨後就再也下不去了,一路上揚;5月8日一度接近了3.3%,一舉超過了3月17日的水平。
老實講,聯儲入市買公債,是一條不歸路。 3000億哪裡夠呀,僅僅是開了個頭,美國2009年和2010年發債規模各達2.56萬億美元和1.14萬億美元,9月份前還不是發債高峰期,未來半年(到9月份)發債規模並不大,大約在7000億左右,聯儲若執行計劃的話,大致買40%的樣子,基本還能挺住。 但是,由於美國的財政年度由9月開始,所以真正發債巨峰要在四季度到來,在此之前,如果聯儲不及時宣布大幅加碼買入規模的話,恐怕預期也會把國債利率重新推上去。
聯儲宣布再買,市場還有誰相信伯南克? 伯南克說過,一旦經濟好轉就停止買債。 要嘛是經濟更加惡化,要嘛是伯南克撒了謊,無論哪種,美金美債的拋售狂潮或至,美金的匯價未必跌多大,因為其他西方國家也債務累累,但全世界對於信用貨幣的信任若崩潰,將導致大宗商品和貴金屬成為避險的天堂。
實體經濟沒起來,價格卻被貨幣推上去了,這是比海嘯前更慘的局面,全球的貨幣當局怎麼辦?回收,意味著資產新一輪的拋售狂潮,新的一輪去槓桿;不收,通脹的實現至失控遲早要成為壓垮企業和經濟的最後稻草。
當然估計美國人是不會收的,但剩餘世界特別是債權國和生產國可就慘了。 為抵抗前一輪的海嘯,中國已經耗費了巨大的政府財富,錢都到了"鐵公機"上面去了,還拿什麼來為企業扛輸入型"通脹"? 扛不住就意味著大量的製造業企業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這一回暴露出來的巨大的產出敞口,誰來幫他們消化?
面臨市場和資源雙層約束的中國製造怎麼辦? 那時候將是中國股市真正的熊市降臨。 這時候,或許美金開始超強回歸,全球資金再次向美國流動,美國人反過來拿著美金到剩餘世界來"收屍"。
希望後面的事不要按照這個邏輯走。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