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3日

郎咸平:2010年下半年的三大危機

中國經濟遭遇的難題或比想像中要復雜得多

“中國正陷入產能過剩的大黑洞。”向來觀點犀利的郎咸平在9月4日召開的魯中經濟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二次探底已成為必然,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在郎看來,政府推出的諸多救市措施,表面上看是為拉動內需,但本質上卻是利用明天的產能過剩消化今天的產能過剩,嚴重的產能過剩就是二次探底的前兆。

“目前中國經濟已出現滯漲。”郎咸平認為,下半年中國經濟將面臨資產泡沫、二次探底帶來的經濟停滯以及通脹三大危機。

似乎有些危言聳聽,不過這必須值得我們警惕。

產能過剩的黑洞

“中國經濟在2006年就開始生病了。”郎咸平在論壇剛一開始的時候就表示,投資環境的惡化使企業家不願將錢投入實體經濟,寧願選擇炒樓、炒股,資產泡沫開始出現,製造業危機開始出現。

隨之而來的金融危機則引爆了醞釀已久的產能過剩“炸彈”。郎咸平說,近年來GDP快速上漲的原因是政府瘋狂抓建設的結果。 “GDP已經完全扭曲到了鋼筋和水泥身上。”郎咸平指出,2008年,我國GDP當中有57%的組成都來自鋼筋水泥,居民消費被壓縮到只佔GDP的35%。 2009年的情況更糟糕,全年67%的GDP都是鋼筋水泥,居民消費僅佔29%。

這是一個失衡的比例。而政府瘋狂的招商引資又促使產能大幅擴張,當消費消化不了這些產品時,產能過剩的局面便出現了。

郎咸平解釋說,之前產能過剩的危機沒有顯現是因為中國的出口起了作用,外國人的消費消化了中國的過剩產能。但由於金融危機的到來,各國消費也變得萎靡起來,中國潛在的危機便開始顯現。

郎咸平的警告是有的放矢。 2009年中國出口同比下跌16%,進口也出現較大下滑,中國產能過剩的局面明顯顯現。

在演講中,郎咸平從褲兜里掏出手機給參會者念了一條短信。 “這是政府之前提到產能過剩的行業。”。郎咸平大約花了一分鐘的時間念完了這條短信。這條短信包含了了鋼鐵、電力、風電、汽車、水泥、玻璃、輕工等多個行業。

“中國已成為一個嚴重產能過剩的國家。”郎咸平嚴肅地說。值得關注的是,早先的8月,工信部公佈了18個工業行業的淘汰落後產能,2000多家企業上榜,這或是中國產能過剩的一個體現。

正當人們為中國經濟企穩回升欣喜時,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的痼疾借道應對危機重現,引發了新的憂慮。

利用明天的產能過剩消化今天的產能過剩

事實上,在金融危機之後,中央政府及時推出了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郎咸平卻認為,政府陸續開出“4+2”個藥方,醫治投資經營環境惡化和產能過剩兩個“病”,但4萬億拉到內需資金的投入、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出台、家電汽車下鄉政策、銀行信貸6成做基建以及最新推出的新能源開發以及新版36條等藥方,都是治標不治本,相反卻是利用明天的產能過剩消化今天的產能過剩。

郎咸平說,在強大的刺激政策下,看著經濟紅紅火火,但龐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帶來的依然是產能過剩。 “中西部大力修建高速公路,鋼筋水泥是消化掉了,但建完後並沒有車跑,這樣立刻就會產生新一輪的產能過剩。”

在郎咸平看來,政府給出的這些藥方原意是拉動內需,可結果可能是利用明天的產能過剩消化今天的產能過剩,嚴重的產能過剩就是二次探底的前兆。

來自政府層面的信息業曾顯示,目前包括鋼鐵、電力、煤炭、焦炭等在內的國內各大行業都存在產能過剩現象,中國目前的GDP增長主要靠這些行業拉動,郎咸平說,如此下去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很可能難以找到新的增長點,產能過剩將表現得更加嚴重。

郎舉例說,未來10年,中國將拿出5萬億投資到新能源,但新能源歸根結底全部是電力,而事實卻是電力本身已經過剩。

對新版的36條,郎咸平認為這是2005年36條的翻版,而鼓勵民營資本進入的行業多是產能過剩。

不過,一系列的措施表明,中國政府也在試圖通過擴大內需來消化這些過剩產能。但郎咸平表示,中國家庭儲蓄25萬億左右,除以13億人口,人均儲蓄量不到2萬,再扣掉1%的有錢人,人均儲蓄可能只有8000元,社會保障不足也令居民不敢消費。於是郎咸平總結說“產能過剩是一場大病”。

下半年的三大危機

如果說中國經濟第一次探底是金融危機爆發後出口製造業全面下滑的話,那麼第二次探底將是產能過剩造成的。郎咸平認為,產能過剩帶來的二次探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容易讓人感覺出來,需要較長的時間去消化,他甚至說“有可能會伴隨在座各位的餘生”。

對產能過上,他還總結說,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經濟不是率先回暖,而是率先“發燒”生病了。對於下半年的經濟走勢,郎咸平認為,或有三大危機出現。

由於經濟環境的不佳,企業資金以及避險資金可能重新進入股市和樓市,這將重蹈2006年的覆轍,資產泡沫的局面很可能再次出現。

第二個危機則是二次探底帶來的長期停滯發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第二三駕馬車拉不回消費,而工資收入不能有效增加,銀行儲蓄等也不會大幅消費。他說,中國經濟的首先探底,使得歐美也在擔憂,因此外需也不會大幅增加。 “我建議政府放棄保8,而是藏富於民,鼓勵消費。”

郎咸平所說的第三個危機則是目前關注度較高的通脹問題。儘管官方發布的CPI數字並不高,但郎咸平認為“對通脹,老百姓心中有筆自己的賬”。

早先,國內外一些經濟學家也表示,國內通脹率已經很高。

對此,郎咸平甚至說,中國經濟已進入滯漲階段,央行貨幣政策左右為難。而三個危機疊加將形成經濟滯脹,屆時政府的調控政策將面臨更多難題。 “只能保持適度寬鬆,寬鬆了通脹走高,緊縮了實體經濟就會受傷害。”

保持最大彈性

郎咸平的諸多觀點,給參加論壇的企業家心中增添了一絲涼意: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使得企業決策面臨更多挑戰。

不過郎咸平認為,雖然如此,但只要企業靈活面對,前途仍是光明的。

郎咸平表示,中國的製造業產業鏈被一分為二:製造在中國,但設計及原材料等都在美國。

從現實來看,美國等國家的傳統產業利潤很高,原因就在於國外的企業通過整合產業鏈,控制了產品的定價權,使得製造環節成為利潤最低的一環。國際市場的定價權由美國的產業資本控制,通過華爾街,決定產品成本的原材料價格也掌握在美國金融資本的手中。

作為製造業大國的中國卻沒有定價權,這是一種悲哀。在一些產品上,美國掠奪了中國企業90%的利潤,郎咸平說製造企業唯一的出路就是通過產業鏈整合掌握定價權。

郎咸平在論壇最後提醒企業家,要先對整個世界及國內形勢有所認識,看清危機背後的經濟規律,提前做好佈局。同時,保持一定的預留空間,尤其是最低負債,實現高現金流和謹慎投資。此間他還以李嘉誠在危機中的做法為例做了說明。

長期方面,企業可用“6+1”產業鏈的高效整合,包括產品製造、產品設計、原料採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以降低成本、提高運作效率。

短期內要保持最大的彈性。 “你們要靜下心來思考兩個問題,一是要比競爭對手更快看清未來危機的本質,二是保持最大的彈性。”郎咸平說,企業要做到以上方面,一是要低負債;二是要增加現金流;三是要謹慎投資。

顯然,對企業而言,這些措施也並不輕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