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2日

寫給期貨新手朋友

第一次拜讀青澤老師的書是2005年的5月---《獨自徘徊在天堂與地獄之間》剛剛出版的時候。雖然當時本人學習期貨還不到一個月,也沒有真實的操作經歷,但我仍然和廣大讀者一樣被作者的豐富經歷和深刻思想所吸引和震撼。我深深感到,能夠在作者十年期貨交易生涯裏一個個真實生動而又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實例解剖中,學到正確的投資理念--要順勢,不要逆勢;要累積獲利倉位,不可孤注一擲;要事先做出最壞打算,不可沒有止損;要相信自己,不可聽信消息等等,實在是難能可貴!

由於頭版備受關注,反響甚廣,應廣大讀者要求,《獨自徘徊在天堂與地獄之間》經修訂、充實後再版,便有了眼前的這本《十年一夢----一個操盤手的自白》。

時過將近一年,我對期貨已不是當初的淺薄認識,也有了一點點實戰經歷,這時再讀青澤老師的《十年一夢》,不禁頗多感觸......

一、對期貨交易背景瞭解多少?

都說期貨市場是一個高度專業和競爭激烈的地方,交易成功率非常的低,極少人能做到有始有終。可是試問:有幾人在入市前承認這點?又有幾人承認自己極有可能是那失敗的大多數;有幾人事先瞭解了成功的因素?又有幾人解剖了失敗的根源;有幾人想在涉足交易前去品味成功者那些驚心動魄、痛不欲生的日子?又有幾人能做到去深究什麼樣的信念和行為能夠讓成功者久經沙場中傷痕累累卻仍能傲立於期海之中!

我想國內缺少這樣真實寶貴的學習機會是主要原因所在,而《十年一夢》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這個空白,所以《十年一夢》能得到讀者強烈反響和熱情支持。

二、為什麼屢錯不改?苦盡一定會甘來嗎?

有過一定交易經歷和經驗的朋友們都會知道,交易中導致虧損的原因是我們犯了無數次錯誤,可是就算是我們有能力瞭解這些錯誤,在以後的日子裏還是會不斷再犯,這是為什麼?

書中說:人生的各個方面包括股票,期貨的投機領域,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都深深地支配著他的思想和行為,無形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市場交易就是簡單的一買一賣,但在這背後,隱含著投機者不同的觀念,意識,目的,動機。反映出投機者的價值觀,市場交易理論,對待金錢和風險的態度等等。因此市場交易的成敗,投機者在金融領域的最終命運,最根本的深層次原因取決於投機者的綜合素質,即投機者的人生修養和境界。

記得我曾聽johnyj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交易的是信仰。這話我很久都不能理解,現在我理解了。這個進步對於我來說十分的重要!一直以來我喜歡這行,也很用功,幾乎每天我都堅持十幾小時的看書和複盤,我以為努力學好市場分析,就終有一天會在這行做的很出色。可是實際上並非如此,播種不一定就會有收穫。就像作者說的那樣:市場經驗可以累積,交易技巧和知識可以學習,而一個投機者的修養和境界,則需要有一個長期的培養,追求,領悟的過程!一個高明的投機大師的修養和境界往往和藝術家,哲學家屬同意層次!

是啊,當我們用心體會市場本質的時候;當我們深刻解剖自己的時候,我們多麼感慨自己屢屢失敗的原因何止是缺乏交易技術,我們需要具備的品質實在太多太多!正如大作手裏費默所說:投機,天下最徹頭徹尾充滿魔力的遊戲,愚蠢的人不能玩,懶得動腦子的人不能玩,心理不健全的人不能玩,企圖一夜暴富的冒險家不能玩。這些人如果貿然捲入,到頭來終究是一貧如洗。

三、能做到不受情緒控制去交易嗎?

如果問:能做到不受情緒控制去交易嗎?我想大多數人都會給予肯定的回答,讀本書前,我也是一樣。然而事實真相卻是大家明明知道,卻做不到,包括世界最偉大的投機家裏費默。其中原因作者這樣分析,投機者的行為並不是一直處於理性的支配下,他在市場中的行為具有不規則、不可控制的無意識的一面。有時候投機者很理性,有時候卻會受非理性的支配,即便一個修養、境界很高的人,偶然地,也會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荒唐舉動。投機者的智慧和理性並沒有足夠的力量把人本能的衝動、貪婪的欲望徹底消滅。所以要做到理性,就要先承認非理性。我想這個認識對成功交易意義非常重大。因為只有承認自己的不足,那麼才會去想完善措施。比如面對盲目的衝動性交易,我們可以事先界定可參與交易的範圍;比如面對無法執行止損,我們可以事先界定這筆交易成功的標準;再比如我們承認沒有任何一筆交易是絕對有把握的,那麼我們就永遠不會孤注一擲!等等。

胡俞越教授在序中說,我們不可能指望期貨投資市場所有投資人都成功,但是我們希望中國期貨投資者更加成熟,我想胡俞越教授可以感到欣慰了,因為作者的無私告白已經與眾多讀者產生了共鳴,很多讀者也通過此書而趨向成熟,這是不容置疑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