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2日

股市不相信眼淚

9月9日,我參加完第八屆投洽會/資本論壇/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推介會,人還在廈門,遭遇台風雨。電閃雷鳴之間,收到朋友的短信,告知上證指數已經無聲無息地跌破1300點了。天若有靈,天若有情,或以降雨為天下千萬的A股投資人垂淚。

只是可惜,股市不相信眼淚。

重新關注市場結構的時候,首先看了低價股群體的股價分佈情況。以週五收盤價為准,未統計停牌、退市情況:

1.60~1.99元11只
2.00~2.99元40只
3.00~3.99元163只
4.00~4.99元326只

2003年的時候曾經寫過一篇關於低價股的帖子,裏面記錄了股價低於4元整的A股數量

通過簡單的橫向比較,不難看出,上證指數的變化並不大,但是,低價股的數量卻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幾何級數的速度在增加!上證指數的失真、特別是對於老股的失真,是顯而易見的。

在新增的這些低價股中,只有少數是通過送股除權將股價降下來的,其餘的大多數是通過股價的連續暴跌、腰斬跌入低價股群體的。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唱空市場從市盈率、股權割裂、公司治理等方面論證應該都是合理的、但卻那麼的遭人厭惡、遭人恨的原因了。

廣大的中小投資者並沒有太多地做錯了什麼,他們只是不該受了某些社論的鼓動,誤入了"死地"。"誤入死地"一說,是挨過魯迅先生的狠批的,今天不揣冒昧,引用一次吧。

技術分析可信嗎?

我從1993年開始做技術分析的,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吧。2000年以後,我覺得,以技術分析監控指數的頭部、以基本分析尋找個股的底部,是一種相對穩妥的選擇。

我曾經聽過的印象最深刻的技術分析,是在1994年的4月初,是錢龍軟體公司的楊威廉(?)做的。當時,他拿出一幅巨大的手繪的上證指數周K線掛圖,然後說,上證指數在777點到1050點之間的大形態"像"個頭肩頂,頸線位在777點,現在已經跌破700點了。然後,他什麼也沒有再說了。是不想說還是不敢說,已經不得而知了。那會兒我自己也經常做股評,我沒有引述過楊威廉的說法,是不想引述還是不敢引述,同樣不得而知了。

10年過去了,我依然清晰地記得那一天的情景。今天,當我縮小上證指數的周K線圖、眯著眼睛遠遠看去的時候,不禁想起了楊。我只是有些寬慰地想,今天的市值已經十數倍于當年的市場了,挾持著數千萬的"人質",並且,今天的指數還有辦法讓它失真。

託管,但願不要成為中國證券業今後的一個沉重的字眼。(《山雨欲來》,2003/06/07)

山雨欲來,該來的,總是會來的。

當華融、信達這樣的專門處置不良資產的公司宣佈接管4家券商的時候,券商資產到底算怎麼回事,也算掀開了遮羞布了吧。中國的金融業,不論是銀行、證券,還是信託、保險,所存在制度缺陷,已毋庸置疑。

有據可考的,是從2002年起,人行先後向鞍山證券、新華證券、南方證券發放了15億元、14.5億元以及80億元再貸款。而自1997年以來,央行在清理整頓各類金融機構過程中,已向地方政府發放了1411億元再貸款。(中國經營報,2004/09/11)中國的券商作為一個行業,註冊資本過千億;歷年的股票、債券承銷收入過千億元;資產管理規模過千億元。那麼,國債欠庫規模、急需得到央行的注資規模,會是多少億元呢?部分券商所消耗的社會財富,和它們曾經創造的社會財富之間,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比例關係呢?

如果我們無法推測急需的注資規模,就難以對行情的發展做出全面的判斷。最壞的時刻可能還沒有到來,問題只是在逐步暴露,並使得監管者感到害怕,然後就是想挽救、拯救,拖延時間,但是並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利率繼續上升,國債領域的風險會進一步凝聚,問題將進一步增大。

"(產品的)生命週期被大大縮短,而利潤曲線可能是尖頂的三角形:在利潤到達一定高度之後,週邊資本與製造業產能的大舉湧入,將使個體利潤無法維持高位平臺的穩定獲利時期。具有此類利潤曲線特點的商品生產者,在利潤上升階段將無法按成長股的市贏率標準獲得資本溢價。"(《圍城2003》,2003/06/02)現在看來,還真像那麼回事。

基金經理和行業研究員,越看越像一對舞伴。從2003年開始,似乎行業研究員領舞的時間稍多一些。但是最近,基金經理重新掌握了主動,猛殺那些研究報告上依然是"增持"評級的藍籌戰略籌碼了。

市場情緒像坐了過山車一樣,從沸點陡降到冰點。原來願意為2005年的預測業績支付20倍以上的市盈率,現在,即便是2004年EPS(E)、10倍PE,都難以止住股價下跌的步伐。

事實上,很多週期性行業並未從經營業績上確認其已經進入衰退期,狂熱的投資必不能維持可持續發展,但政府的調控之手卻可能左右搖擺。四中的時候,到底擺向哪一邊,現在真還挺難說的。

只為週期性行業的景氣高點支付6倍市盈率,這話印象中是在關於巴菲特的一本書中看見的,但是到底是巴菲特本人的論斷還是別人的論述,當時的市場長期利率如何,都需要考證一下。

股票不都是一張紙,不全部僅僅是交易波動的籌碼。

股價下跌,直觀地釋放了投資風險;但只有在擠掉大部分投機泡沫之後,才構成投資機會。

在2004年年初的上漲行情中,藍籌股上漲的平均幅度並沒有達到其業績的增長幅度;在隨後的市場下跌過程中,藍籌股的下跌幅度又大於其業績的下跌幅度。漲跌之間,藍籌股作為一個群體的估值在進一步的下降。現在的一個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是:在1300點之下,我們還應該像半年前那樣相信投資價值麼?當前存在潛在的市場機會麼?

我始終相信投資價值,儘管在這之前的更多時候,我只是一個價格波動的追隨者,以價值的名義波動罷了:)但是現在,我願意開始鄭重地考慮一下公司價值。我推測可能已經存在這樣的上市公司:可以認真考慮以它們的二級市場交易價格評估其普通股的投資價值。

就像很多股票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被高估、但卻依然能夠以高估的價格交易了很久一樣,被低估的股票同樣可能被市場低估很久,特別是當供求失衡的時候。在當前的弱勢下、在股權割裂問題沒有解決之前,談論投資價值,怕是會害人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