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過期貨或者股票交易的人們都聽過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也大都捲入過兩種路線孰優孰劣的爭論。這篇短文不是要投入爭論的旋渦,而是要幫助交易者遠離它。
擬從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的概括入手,進而討論(1)方法使用者的思維工作原理,(2)基本分析的技術實質,(3)經濟理論在市場解釋上的貧乏性,(4)市場的觀察實質和混沌學、情境論在交易操作上的應用。通過討論,希望準備交易行為學體系的較高起點的基礎。
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
基本分析特別集中在與經濟相關的指標,利用這些指標來推測價格可能達到什麼水準。在股票市場,經濟環境、通貨膨脹、公司銷售和利潤、長期和短期債務等等經過仔細的衡量和評估。所有這些都是為了確定某一股票幾個月或幾年後的價格可能是什麼水準。在商品期貨市場,同樣的方法一樣有效。這些基本因素包括作物產量、天氣條件、供給和需求資料、進出口新聞、種植和飼養意向、消費狀況等等,常被納入考慮之中。這種方法的核心在於試圖確定供給和需求的平衡點在哪里、將會怎樣影響價格。基本分析得出的結論依賴於資訊的可獲得性和準確性。同樣,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賴於流行的、對正常標準的觀念。對標準的任何一點誇張都可能導致資料和結論失真。那些投機或投資於房地產市場的人們在分析基本因素時也面臨同樣的限制和潛在的問題。
技術分析純粹依靠機械的和/或數學的法則作判斷。他們不關心經濟、供給、需求、作物產量、收益或者天氣。他們搜索特定的圖表形態、數學指標、移動平均線訊號、幾何形態、週期性事件和其他一些內容。即使那些根據占星術交易的人也算是一種技術分析派,因為他們遵循非常專門的指導方針。這樣,技術分析派只需要嚴格遵守他們的準則,除了自己的資料以外,不關注任何消息或事實。技術分析具有一定的優勢,可以使交易者更具有客觀性,允許更多的機械執行的交易,同真實的資料(即價格)打交道。在不利的方面,技術分析方法把交易者同外面世界中發生的事件隔離開來,而這些事件可以、也確實對市場產生著影響。(對技術分析派自己來說,這種弊端更是一種優勢,而非限制,因為這規避了難以量化的、對基本因素發展動態的計算。)
最後,每種市場路線的相對成功看起來更是使用方法的個人的功勞,而不是方法本身的功勞。實際上,如果不考慮技術交易法則或基本因素統計表面的客觀性,最終的交易結果幾乎完全取決於解讀數據的人。
人類的思維和行為機制
以人類的感官、思維和生命機制,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有很多盲點和大片盲區。其中對人們最重要的兩個認識盲點是"死後世界的知識"和"對現時全體社會(全部個體)的精確把握"。即使有人"碰巧"瞭解死後的知識,當他告訴別人時,人們的"智慧"也不會相信他;即使有人魯莽地站到"上帝"的座位上,借用他的視角看到過某一刻所有人和事物的精確狀態,他的發言也不會取得大家的信任。
雖然人們願意瞭解環境和形勢的基本成因,但是行動成功是最根本的目的,而且達到目標往往不必準確地瞭解原因,所以,只需憑藉"良好的感覺"把握行動與情境的平衡。從人腦工作原理的層次上說,人的實質是憑感覺行動的"技術派"。
人腦的工作原理是"技術性"的,即通過間接使用要處理問題的指標資訊,從形式和現象上把握規律,來完成解決問題的目的。看一個例子。
2002年8月以前,三級倒立擺控制的實物系統技術是國際最先進水準,據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李洪興教授講,他只知道世界上有三家掌握該技術(包括他自己)。8月28日,在北京國際數學家大會召開之際,消息傳來:李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採用"變論域自適應模糊控制理論"於8月11日成功地實現了全球首例"四級倒立擺實物系統控制"。由此項理論產生的方法和技術將在半導體及精密儀器加工、機器人技術、導彈攔截控制系統、航空器對接控制技術等方面具有廣闊的開發利用前景。
直立行走的人體也是一個多級擺的實例,而人類開始直立行走時數學水準並不發達。即使在數學發達的今天,一個嬰兒學會走路之前也不必先學習高等數學。很容易發現,人腦是用不同於基本方法的路線工作的。它不必計算各種指標,或者說不必通過左腦計算因果和數量關係,而是用大腦其他部分(主要是腦核)對情境作出良好的適應。比如在駕駛時你驚險地躲過一次事故,你會驚魂未定地發現忘記了是怎樣避免車禍的。實際上是腦核在危機時刻迅速接手了逃生的使命,而人類"會思想的左腦"只是在害怕而已。
還有不少有趣的例子表明人類的技術行動傾向。運動員為了提高成績,可以通過調整訓練節奏、做好熱身準備等技術手段調節狀態,也可以通過服用興奮劑使狀態上升,不過這種基本方法是普遍禁止的。人類生兒育女、繁衍後代是一項最重要的種群任務,但是不必等到每個人都精通掌握了生命科技之後才能勝任。實際上,每個生理"正常"的個體都可以參加承擔這項使命--從這個意義上講,在上帝面前,教授和文盲是無差別的。
基本分析的技術實質
在人類心理學研究領域也分成兩個派別:傳統的心理學和行為心理學。
傳統的心理學者本質上同市場基本分析派十分相似。傳統心理學(佛洛德型)的治療的核心在於對"內在原因"的依賴,因此同投機上的基本分析方法有雷同之處。市場上漲是因為供給較小而需求較大、產量減小、天氣轉壞。價格下跌是因為產量增加、出口需求減緩、公司收益不佳、銷售不旺等等。患者表現焦躁是因為早期孩童時代的精神創傷;他害怕強壯的胳膊,因為他害怕自己的父親;他害怕父親是因為他看到過母親半裸的身體,因而懷有負疚感,害怕父親的懲罰。可以看出,揭示人類的佛洛德方法和揭示金融市場的基本分析方法都以內在成因--基本因素為基礎。從這一點看,它們很相似。通過尋找決定價格運動的原因和市場波動的內在原因,基本分析派同傳統的心理學者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行為心理學的行為導向同技術分析的市場導向相似。真正的技術分析派尋找市場方向的線索和表徵,他根據他的信號的意義來行動,完全不關心內在成因。行為學者實際上是在技術層面上進行工作。他感興趣於度量和探索特定傾向、頻度計數與操作技術的應用。這同市場技術派使用的探尋特定趨勢和度量方法十分相似。儘管他們無法控制或改變市場行為,但是他們在尋找公開的表徵而不是內在的原因。
在其他科學領域也大多存在類似的方法派別。
不難發現,基本和技術的區別是從很淺層的意義上進行的,僅僅具有微弱的資訊分層、分類意義。例如,當科技進步、研究者的視野擴大、觀察精度提高時,傳統心理學的"基本因素"相對於生命科學的染色體/基因或新物理學的混沌學來說,又變成了"技術面"的東西;當著眼於研究更深層經濟規律或人類社會運行機制時,經濟基本因素也變成了技術性的內容。同樣,當視野縮小、精度降低時,行為心理學或技術交易方法的內容也會上升成基本因素。可見,基本和技術的劃分取決於對觀察物件的範圍和層次的預定義,或者說取決於觀察者的視線方向、視野範圍和觀察精度,"基本"和"技術"並不是絕對的東西。
人們一般會在頭腦中對技術形成這樣的印象:(1)使用簡單的機械或數學方法研究間接資訊,(2)從形式和現象上把握規律和原理,(3)沒有使人安心(讓左腦感覺安全)的解釋。這些印象剛好和人腦高效能的工作機理相一致。"不能讓人安心"是技術方法的最大缺點,但是這好象並不可怕。因為交易行為的目的在於成功,而不是得到安心。統計上,經常是令人不安的交易帶來最多的贏利。交易者可以感覺很"安心",但是交易的結果卻可能很悲慘。
從研究方法上看,基本分析也象技術分析和其他科學研究一樣使用技術性的研究方法,如假說驗證和概率統計等方法。實際上,人類科學研究的方法基礎和研究者本身都是技術性的。
經濟理論的貧乏性
雖然股市、期市的分別已有300多年和近200年的歷史,但價格預測的科學還相當年輕。實際上,它能否稱作"科學"還有疑問。
一些個人和研究機構已經建立起複雜的經濟模型來輔助他們預測的努力,而且他們發現通過應用電腦技術,要很好地預測經濟趨勢是可能的。這種技術也適用於股票市場和商品期貨市場。扼要地說,它是仍然需要注解的一種基本因素分析的方法。儘管近來取得一定進展,經濟預測的相對幼稚使我們認識到自己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
預測市場未來發展的努力,實質上是在試圖把握全體投資社會的精確動向。基本方法也好、技術方法也好,都是以某種特定形式認識不可能認識的群體運動。這基本上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因為人類認識的盲點限制),至少也是非常複雜和困難的。
人們認識到,市場價格波動與經濟僅僅遙遠地相關。在個人的層次,交易是心理學的內容;而在社會的層次,交易是社會學的內容。
人們現有的學科分類實際上把一種完整的活動切割成不同的切片來研究,比如分成經濟、政治、社會、數學、物理等門類。(近年來邊緣科學和交叉科學的出現是對這種狀況的修正,部分地調和了認識矛盾,但是不充分。)不可否認,這樣劃分使研究和認識更方便、更"清晰"(使人感到安心),同樣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劃分也使認識某些現象更加困難,比如投資領域的預測工作(需要同時研究很多分類的知識、資訊,再把各種不同權重的因素綜合起來,以加工出"合理"的決策)。但是,由於人類自身生理和思維的機能限制,這樣的分類和解決方案似乎是最好的選擇了,但也把盲區安全地保護了起來。
建立高起點的《交易行為學》
傳統科學創造了汽車、工廠、空間飛行與太空旅行、電腦和其他許多進步,但在兩個重要領域被證實無能為力。這兩個領域是:生命系統和湍流。古典物理學可以描述自"大爆炸"以來每一毫微秒的情形,但是對血液奔流穿過左心室和長江中的湍流或是穀物分?卻不能完成任何解釋。如果市場是一件什麼東西的話,那麼它就是在湍流(市場)之中作業的生命系統(人類交易者)。
二十世紀的物理學有三項革命性的發展:相對論、量子力學和混沌學。愛因斯坦只為我們留下一個常量--光速,量子力學搬開了它,現在,混沌學正在改變我們的整個世界觀。混沌學是從氣象研究中發展出來的自然科學,但是在解釋社會現象時同樣有力。混沌學討論的規律在市場交易中可以找到很好的例證,比如分形性、週期性和複雜性。
情境論是在金融交易中發展出來的、主要是應用混沌學進行交易決策的理論(當然也適用於其他領域)。它主張交易是一種人生情境經歷,其理論中的"情境構成"、"情境嵌套"和"情境適應原則"等內容可以對市場判斷、時機抉擇和不同時刻的方法選取提供幫助。
我們可以借助混沌學的理論檢驗市場的內在結構,借助情境論認識交易任務、發展新的分析和交易方法,或根據具體條件動態選取傳統的技術或基本分析工具,指導交易獲得成功。關於交易行為的系統理論還是空白,填補這一空白肯定是很有趣的嘗試。
總結
生活在情境系列中的人類具有解決問題、應對情境的技術傾向。在應對交易情境時,單一的傳統理論雖然也都包含了技術策略的屬性,但是卻不足以解決情境的難題。提供嶄新世界觀點的混沌學、情境論為交易者揭示了市場和交易在應用操作層次上的觀察實質,鼓勵交易者使用潛在的腦資源,即時、動態地選取適當的方法,成功經歷人生的交易情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