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方法的方法謂之方法論,市場的分析方法種類繁多,能據之以獲利的只怕沒有幾個,如前所說,心理素質和資金管理是操作的基礎,這個門檻足以擋住一大批人,再者就算過了這道檻也只是起步而已,投機之難難於上青天乎?!
資金的尋利本質會推動人去尋找最便捷的方法,所以相應的技術分析應運而生,小資金的天堂啊,如果技術分析做的好的話。回頭看看技術分析分析的所謂價量時是什麼東西?我看就是資金的流動形式,是同時在市場中操作的人的行為方式,所以說技術分析本質在人,這個人指的是你在市場上所選擇的對手,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出他的錯誤來,這是你贏利的基礎。
簡而言之,我們在市場上交易的,其實並不是股票,而是我們的觀點,這些觀點源自我們對市場的觀察和認識,贏利的基礎是對手的失誤,以及對手對你的觀點的認可,值得注意的是對手的認可是贏利的必備條件。
有時我們可能是對的,但不一定會被認可,這將令判斷歸於無效,至少是在我們所期盼的交易期限內或者是交易場所內無效。
在某些條件下,被我們所發現的交易機會可能會被對手通過另一些手段轉移到另一些場所去實現,從而讓贏利落入他所期望落入的地方。這種案例可以參照重慶東源的股權和地產所引起的爭議及結果。
波普的歷史決定論的貧困中有一句話:對於預測,很多人甚至還沒有意識到它可以分為兩個方面:1,是如同天氣預測一樣的預言,所指出的是一些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2,是技術性的預測,所涉及的是在颱風到來時,什麼樣的避風牆才是我們所需要的。
這句話我認為對理解投資分析有別樣的意義,不知各位覺得如何。
技術分析只適用於小資金麼?
依據交易的根本在於選擇對手來說,這個答案是否定的,是不是適合大資金的運做問題不在於你用什麼分析,而在於你分析的是什麼,一百斤沙子和一百斤鑽石所能容納的交易額以及所能帶來的利差是有本質的區別的。目標物的價值才是限制投入資金的關鍵所在,有些人用市場的流動性來表述,但我覺得不如這樣說的更明白。
但是技術分析在市場交易的層次中仍然是屬於體力勞動,要理解這個問題,就要回到市場的層次和建構上來。
有個預言家?
對於預測,我的觀點是預測市場只是一種經驗性的推論,而不是科學定律的推論,這是因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不同,自然科學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的,而社會科學是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的,所謂經驗,就在於資料的不可重複性,而且僅是資料的建立本身已經對觀察者的思考方法有很大的依賴性,更不要說由資料所導出的結論了。
言歸正題,市場的建構存在不同的層面,而在不同的層面上都有順市場機制與逆市場機制兩種不同的獲利方法,但是這兩種方法的根本都在於市場的缺陷。
首先說逆市場機制,它所尋找的是市場的轉捩點,這有兩種不同選擇1,時機的選擇;2,資本的實力,時機的選擇是尋找市場的缺陷無法維持運轉的時候,而資本的實力則對時間的要求沒那麼嚴格,主要是通過資本的運做將市場的缺陷放大到市場無法承受的地步來迫使市場認錯。
順市場機制的獲利方法也有兩種,1:利用缺陷;2,製造缺陷。
這類方法在市場的各個層面的運用有不同的技巧,但它的根基卻往往不在市場之中,而是要利用到市場之外的因素,借用中國國科學院的定義,將社會資源分為三部分,即組織資源,經濟資源,文化資源,據此將社會分為十個階層,這種市場利益的取得往往就是依據各階層所佔有的不同資源來劃分,重要的是階層反而不是技巧。
在這裏你可以重新品味一下重慶東源的土地和股權糾紛案,這個案例是很有趣的,在利用缺陷方面它透露了市場利益在不同層面中轉移和分配的許多奧妙。
從政策架構到交易主體和機構行為到投機者行為分析,看回憶錄的利莫爾做多咖啡案,327國債到最近報導過的關於糖類期貨的延推,期貨中的機構似乎以政策方面的投機為主。但也許是因為我所看到的都是些極端的案例,交易所產生的利潤已經無法在日常交易的層面上解決,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印象,見笑了。
市場絕對不是公平的,也不是完善的,市場的缺陷是投機者的天堂。問題在於你以誰為對手,你在尋找誰的缺陷,輸家在哪里。
最大的利潤隱藏在制度的缺陷裏,最小的利潤產生於交易的失誤,對於金融投機而言。
所有的缺陷都根植於人性的弱點,但這些弱點往往會穿著漂亮的外衣站在我們面前,而外衣就是各種似乎可信的理論。
胭脂說的是對手盤的問題這是大資金的共同問題,在這點上兩者相差無幾。
所謂知易行難看的是你知的是什麼,知到什麼程度。
順勢逆勢不是這張貼討論的東西,而是說我們在面對市場的基本立場在哪里,whenwhathawwho..只是根據這種基本立場根據自身而做出的選擇,站在不同的市場位置中得出的結果會截然不同。找出市場的缺陷或者利用市場的缺陷,製造缺陷並不是什麼技術問題,而是根據自身條件在市場不同階段所選用的方法的基準點。
這個題目開的大了,只能斷斷續續的寫
期貨是這樣交易的?!那豈不是純粹是按資金大小開盤,不用考慮套現的問題,只考慮用多大的資金成本去吞掉對方就行了?
看來我真是沒文化,見笑了。還請胭脂多指教。
市場的分劃可以大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宏觀政策架構,微觀政策架構,交易主體,卷商和金融機構,小額投機者,日常投機行為。
其中日常投機行為的各個層面的利益交會的地方,也是市場中最表像,為最多人所關注的地方,在這裏只有赤裸裸的金錢交易,什麼基本理論到了這裏似乎都失去了效果,但這是事實麼?羽毛比石頭降落的快的地方重力原理是無效的麼?欺騙是不道德是永恆的真理麼?很顯然不是,這只是各種利益的交會所導致的變數讓我們產生了錯覺,直面金錢讓許多人忘記了環境的特定因素。
從日常交易開始或許會讓討論有趣些,選個技術分析的方法來說怎麼樣,還是純理論的?哪種好點?
在日常交易中資金的流動所引起的波動是最引人注目也是最多人分析的地方,但是這也是金融世界中最表淺的地方,有各種各樣的人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預測市場,其中並不缺少成功的案例,他們試圖用自然定律來解釋市場,就好象牛頓企圖將宇宙的運轉歸功於上帝之手,但我認為這遠不是事實的真相,資本的流動永遠是由利益驅動的,縱使那些利益有時錯綜複雜的讓我們無法看清,也不能因此而將他簡單的歸於自然,如果這樣那我們又和高唱著榮耀歸於主的信徒有什麼區別?
薩特的小說裏有句話可謂是投資分析的至理名言:無論別人說得多麼崇高,多麼美好,我都不會忘了提醒自己---找出其中的利益所在。現在股市中的利益劃分應該怎麼看?這是值得注意的問題,也是分析市場的癥結所在。
有人把國有股減持劃結構性缺陷引起的獲利機會,未免說的含糊了,明白的說這是一場按照社會結構去重新劃分利益的遊戲,什麼縮股流通,根本白搭,除非是2001年的時候主流資金沒跑掉,或許散戶還有點跟著吹吹風,分點油水的機會,但你現在看,主動性的資金已經在搞MBO,房地產,法人股轉讓以謀取利潤,根本現在就沒你二級市場的事。
國有資產以及土地資源是已經固化的資本,通過場外交易要比場內竟價交易更能獲得超額利潤,不信你看看各地打著國企改革的牌子而賣掉的企業,上百萬的資產有時只賣幾塊錢,簡直是TNND.美其名曰抓大放小,說白了,是現在給你吞首鋼你也不敢吞,讓你拿石化你也拿不起,所以,先抓著,到時候再放,會有這一天的。
如此說來股市豈不是沒戲了?那也未必,還有8萬億存款呢!還有社保資金呢!這可是現金啊!總不能也場外交易了吧,所以證卷法要改,非改不可,銀行資金一定要進來,國企資金不可以限制,社保資金也非投資不可,這大概就是下一輪牛市的起點了吧,到時候大家拿好自己的小桶排好隊,看看有沒有機會分點。
以上的是以前的舊貼,雖則是意氣之言,但如果你仔細看近年來的經濟理論的爭執,與其說政策主導不如說是利益主導,只是那時各安其職,各有各的地盤,但現在的市場連接越來越緊密,各種利益的紛爭也到了貼身肉搏的地步,凱恩斯說政治家必然是某個經濟學家的信徒,我說指點市場的經濟學家必然是某個利益集團的代表。賣理論才是這世界上最大的買賣。
日常交易其實是很簡單的,它不需要太多的背景,只要你有足夠參與交易的資金,這只是一盤小生意,就象做零售一樣,只要你知道你所在地段的客戶在哪里,需要什麼,那麼販過來做差價就是了,但為什麼這麼多人在交易中虧損?你想想為什麼許多商店倒閉也許你就明白了,這涉及到判斷的問題。
逆轉市場或者是開發新的投機板塊就象開發新市場一樣,風險是巨大的,但如果成功的話利潤也很豐厚,而成熟的市場競爭激烈,客戶資源開始攤薄,利潤也開始減少,甚至虧損,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股票的虛擬交易常常讓人忽略了這些。
技術分析在日常交易中用的最多,量,價,時間週期,記錄的是什麼?表面上記錄的是現金流動,實際上是記錄著你所觀察的交易群體的行為模式,判斷需求的變動,有句話叫做會賣的是師傅,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明白一點沒有?
交易的方法難題不在於判斷而在於固守股票,
如果你看透了交易的本質,就應該明白股票只是一種商品,如果要贏利,首先確保的是不要成為消費者,而是要把它賣出去,這是我們在日常交易中應該最經常考慮的問題,買家在哪里。沒有對手的遊戲是沒有贏利可言的。!
對於小額的交易者而言,什麼頂部底部,根本沒有意義,打開局面的事情你根本沒資格去考慮,你只要及時加入別人開發好的板塊,在資金的流動中分一杯羹已經足夠了,所以對於所有小額投機者而言,最好的方法永遠是右側交易,是隨大流。不要去冒什麼開發市場的風險,輪不到你。
變動和堅守是很有趣的兩件事,這是在我們在面對自己所持有的交易觀點和市場現狀時所必須作出的選擇,在現實與觀點相駁時更是有趣,對立的衝突讓人的行為變得非常有意思,許多人會用各種各樣的藉口去回避這種衝突,甚至有的人說沒有觀點的交易才是好交易,我不是說這句話沒有道理,只是想著這有點象兩個人正打著,忽然一方放下拳頭說:你打吧,我不還手了!
在交易中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交易的選擇,最常見的就是技術分析,基礎分析之類的,也有人綜合兩者稱之為市場分析,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對市場作出判斷,區別只在於角度的不同或多寡.
用商品代入股票,分析就變得稍微簡單一些,基本分析是著眼於商品本身的價值來估算它的升值潛力,但技術分析則是著眼於購買商品的潛在人群及其購買力.
有時間我就上來寫一點,斷斷續續,只能隨興所至的寫,喜歡看就將就看吧,不必回帖,如果不是有不同意見的話.
從商品的角度看,有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市場,除非你能帶動需求,或者等待需求出現,但這一點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種苛求.而離開本身的價值僅僅以潛在的購買人群及購買力來判斷的話,通常所依賴的只是他人的心理反應,這樣的話就要小心了,心理因素所帶來的購買欲望通常是非常不穩定的,這一點可以在病毒襲擊廣東時藥品價格的波動中得到驗證.
大多數指責基本分析的人或運用其實未必理解基本分析,基本分析所帶來的機會不在於目前的價值,往往是來自於變動,在日常交易中從下至上的分析往往比從上至下的機會更多,因為框架一般是穩定的,但局部會出現很多變異,只有變異的地方才是交易機會產生的地方.
說到基本分析大家都說巴非特怎麼怎麼的,粗略的來說,他可以歸納為價值趨勢分析者,取向是社會發展的方向,例如他所選取的企業,最終大多數成為一種日常生活的潮流,如可口可樂和麥當勞之類的,但這個過程是很漫長的,因為生活習慣的建立並不象心理反射來的那麼迅猛.
如此說來基本分析除了等待就沒有辦法了麼?那也未必,因為這個世界上還有一樣東西叫做改革或者說革命.改革是局部的變動,革命是框架的變更,如前所說變動是投機機會產生的地方,這兩者都可以給我們帶來不同程度的利潤,問題只在於你怎麼看.
德國的投機之神安德列斯有本書叫投機者的自白不知道有人看過沒有?其中有個案例是很有趣的
如前文所說,市場的分劃可以大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宏觀政策架構,微觀政策架構,交易主體,卷商和金融機構,小額投機者,日常投機行為。
交易主體指的是交易物,例如公司,期權,債卷之類的東西,安德列斯通過對蘇聯解體前的外交政策分析(應該屬於宏觀政策架構吧),在蘇俄債卷投機上獲取了逾百倍的利潤.其中的關鍵就在於變動.
"生產的不斷變革,一切社會狀況不停的動盪,永遠的不安定和變動,這就是資產階級時代不同於過去一切時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古老的關係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素被尊崇的觀念和見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關係等不到固定下來就陳舊了。一切等級的和固定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一切神聖的東西都被褻瀆了。"
這段話出自共產黨宣言,對理解投機很有幫助,特別是基本分析,有心不妨品味一下.
價格背後是什麼?仍然離不開人,如倫理經濟學(阿馬帝森)指出的,亞當的經濟人理論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原因就在於價值判斷的多向性.
投機其實交易的不是價格,而是觀點,觀點背後是人的價值觀.雙贏所滿足的應該是這個,而不僅僅是價格.
事實無法解決事實本身.
觀點趨同就沒有爭論的餘地了
利益的交換是多元化的,並不僅僅是金錢,所以只從價格上去把握難以領略到市場的真諦,我這樣認為.
有如安德列斯投機債卷案,他的分析是蘇聯要求與歐洲外交關係正常化,但在歐洲存留了許多沙俄時代的國債,這些國債散落在歐洲投資者手中,他們在外交關係建立時必然會要求蘇聯對此作出補償.
這是一個多方對局的利益交換,結局算是多贏吧,有人賺到選票,有人賺到錢,蘇聯得到他想要的外交.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市場只是整個社會中利益竟局的一個部分,金錢也只是利益的一個小小的表像,因為錯綜複雜的利益時常在人們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生交換,在不同的層面,不同的利益集團中交換,有許多讓人看了覺得不可理解的交易,其實只是你還沒有看到交易背後的東西,因為交換的並不僅僅是金錢,而是觀念,是交易方的利益觀.
溫總理說:我們從中國的根本利益出發,反對用戰爭手段解決伊拉克問題.:)why?
投機的難處第一在於固守,其次才是變通。
許多票漲起來了,不代表市場本身真的有投資價值,真正的價值也許在市場以外。
對於目前的行情,我有個很齷鹺的想法,是關於資金套利模式的。國有資產會通過銀行,正卷,債卷,信貸等不同投機模組的轉換來完成最後的分配。這次只是一次預演,還會有更精彩的。
有點搞笑的是,保護國有資產必然會成為這次行情的口號,就好象上次說充分利用市場的資金配給功能一樣
幽默啊,這個市場,無數的謊言被人當成真理來演繹。。。。。。。。懷念易發的日子,在這裏獨語。
對策中的利誘,勸告,戰爭,和教導,威脅會是個好話題麼?
用這個來解讀技術分析,價格走勢,日常交易的現象?
在自己的地盤上安息人幾乎是戰無不勝的,羅馬帝國克拉素的大軍也在他面前一敗塗地,奇怪的是當離開他的國土或者在地理環境相異的條件下,安息人甚至不懂得如何作戰。
戰例說明任何技巧都是有局限性的,所謂的戰無不勝只是以強大勢力為後盾的綜合戰法所得出的結果,但是猶如克拉素的軍隊,雖然強大但在特定的環境面對特定的戰法仍然會一籌莫展,而引申到市場的層面,特定這個詞就成為一般小額投資者的立身之本。不要試圖在任何環境裏去搏鬥,你只需要等待適合你的環境出現或者找出適合環境的方法(但第二點通常太難,對任何人而言),所以固守自己的理念才是最佳選擇。
看量子理論物理讀物的時候,作者提出隨機與偽隨機的理論,所謂的偽隨機就是在貌似雜亂的表像下仍然隱藏著規律,局部的規律。他把金融市場也歸為此類,很有趣是不?:)當我們用自然解讀市場的時候,科學家在用市場解讀自然。
特定的戰法,是不是一個空洞的詞?簡單的說,這樣看。這裏有許多人看過陳江挺的的炒股的智慧,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大意---1:在研究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和嘗試過許多失敗後,他將買入點設置在突破或者突破回調處,2:如果有一個股票讓他虧損超過三次,那以後不要操作這個股票,因為不適合。
在日常交易中特定的機構或者特定的股票,足以構成小額交易者的交易平臺,問題在於你如何試探出其中的破綻。
上文所說,最大的利潤藏於制度的缺陷,最小的利潤藏於交易的失誤,但所謂制度的缺陷對於手中無銀(無勢)的朋友,還是省點吧,拿著彈弓去打老虎不是明智的行為,薄弱的兵力不足以支持行施什麼綜合的排兵佈陣,縱使取得勝利,所得的利益也不足以填補你所付出的。
兵臨城下中有一句對白:獵場是由獵手決定的而不是由狐狸決定的。一個做手如果不清楚自己在市場中的位置,即使有好的技巧也無法生存。同樣的技巧在不同的層面有不同的意義,虎狼*捕食的本能生存,獵人卻是利用它捕食的本能製造陷阱。
選擇對手是在市場中立身的根本,擊敗市場不是一個好做手應該考慮的問題,除非你的可操作資源已經超過市場所能容納的。
在交易的學習中如果說有一本書是可以向所有人推介的,那就是孫子兵法,書中的許多理論都蘊涵著交易的智慧,最簡單的一句"知己知彼,百戰不貽;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奇怪不?文中並沒有說道知彼而不知己如何如何,所以知道在交易中知己才是立身的根本,知彼只是提高勝率的條件,在不瞭解自身的強弱的時候,卻能夠通過預測對手而取得勝果,你以為可能麼?
友人在QQ上問過我是否相信大道至簡,對於投機而言,不錯我相信,但我沒有認同你的說法,因為我所理解的是容忍錯誤,而不是一招制勝。這句話送給易發豆丁,如果你還有看這張貼的話。
如果還不明白方法的弱點和如何處理這些弱點,那還遠不能說你掌握了任何技巧,至簡的道不在於正確,而在於你如何處理那些必然的錯誤。
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價值和投機的區別就在於此吧。
國美蘇寧坐大了搞得生產商很頭痛,所以他們就有了自己做產品的意圖,如果閣下做散戶也做的跟國美似的,只怕莊家也很頭痛。
分享利潤,利潤從哪里來?虛擬其實也是現實。
大資金的失誤通常不在於操作技巧而在於價值的誤判,戰地的選擇,利益的判斷,比圖表更重要。新的價值觀的培養不是*資金打出來的,而是要依據現實的環境,毛說過,槍桿子裏出政權,不錯,但政權之後呢?你拿什麼讓人跟隨你?資金可以推動價格,但價格之後呢?空想是無法建成羅馬的。
至於小額的投機,你不必去考慮價值的東西,沒必要,理想是否可以達成跟你並沒有多大的關係,你所需要做的只是----------劫掠。
激烈的環境下人們很容易達成共識,因為情緒,但在日常生活中卻是很難的,因為價值觀的不同,所以前蘇聯的宣傳學家說過:戰時*的是鼓動,和平時期*的是教育和灌輸。
失敗的銷售最根本在於沒有抓住他人的利益判斷,*鼓動來成事,充其量也就是賣幾瓶高價白醋的生意,因為你所依據的只是情緒,而非現實。
非典過後,白醋不會增加銷量,但衛生和預防會有長久的改變,因為這場疾病改變了許多人在這方面的價值判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