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治歷來被稱作"金元政治",作為政治中心的白宮,與金融中心華爾街之間更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華爾街不僅通過政治捐款等方式影響大選,還以輸出精英等管道影響政治決策;而總統也需要華爾街精英們為其出謀劃策,招財斂寶。不久前,高盛集團前董事長鮑爾森就任新財長,副國務卿佐利克辭職後一頭紮進高盛,這一系列人事變動再次引發了人們對白宮與華爾街之間錯綜複雜關係的聯想。難怪美國金融史專家查理斯·基斯特在《華爾街史》一書中寫道:"華爾街歷史的主題,就是金融與政府之間的曲折關係。"
一個人挽救一個國家
說起能夠駕馭當今美國經濟的最關鍵角色,恐怕要數美聯儲主席了。但在1913年美聯儲成立前的幾十年間,一直是被稱為"華爾街神經中樞"的摩根財團在扮演著美國"隱形央行"的角色。由約翰·皮爾龐特·摩根(人稱老摩根)執掌的摩根財團,在其鼎盛時期擁有740多億美元總資產,相當於當時全美所有企業資本的1/4還多,其威望和信譽甚至超過了美國政府。
老摩根1837年出生于一個美國金融世家。他繼承了銀行家父親的衣缽,摩根在他的手中發展成為跨金融、鋼鐵、鐵路運輸、製造業、冶礦、海運、電訊等各行業的龐大托拉斯,老摩根也因此成為華爾街最顯赫的人物。1884年11月,美國爆發大規模金融危機,市場上掀起了拋售證券搶購黃金的狂潮。於是,美國財政部黃金迅速大量外流,國庫頻頻告急。為了消除金庫空虛帶來的經濟恐慌,無計可施的白宮找到老摩根,求他幫助籌集巨額資金。老謀深算的老摩根探知到國庫存款甚少已陷入危機的情況後,決定趁火打劫。他一邊操縱華爾街的銀行家凍結資金,一邊向政府提出由摩根銀行取代財政部承辦黃金公債的條件。這個"獅子大開口"的苛刻條件,雖然令克利夫蘭總統感到非常難以接受,但還是不得不最終在老摩根面前甘拜下風。在與總統達成協定的當天,老摩根取出大量美元幫助政府成功救市,並一下子從黃金公債的市場差價中淨賺1200萬美元。類似事件在1907年的擠兌恐慌中再次重演,又是老摩根憑藉自己的財力和威望,阻止了這場足以將美國經濟拖入深淵的金融恐慌。正是這一連串的危機事件,促使美政府考慮不能過度依賴一個人,而必須成立中央銀行。
1913年,老摩根去世,華爾街"摩根時代"宣告結束,同年,美聯儲正式成立,開始履行"國家信貸者"的角色。
三個總統為他打工
安德魯·梅隆是美國歷史上權力最大的財長。梅隆的12年財長生涯,貫穿了上世紀整個20年代。他執掌過哈定、柯立芝和胡佛三位總統的財政大權,其空前的影響力被戲稱為"三個總統為梅隆打過工"。
梅隆旗下的"梅隆銀行"是華爾街的金融巨頭之一,"海灣石油公司"控制著美國石油的進出口,"美國鋁業公司"則壟斷了整個北美的鋁生產。1921年,哈定總統將66歲的梅隆招至白宮擔任財政部長。梅隆在擔任財長期間,不停地在做一件事:減稅再減稅,特別是降低高收入者的稅收。於是,國會幾乎是每兩年就要制定新稅法來滿足梅隆的要求。特別是1926年的稅收法案,國會幾乎全盤接受了他的建議,其中涉及降低遺產稅的徵收,免征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所得稅。作為石油巨頭的梅隆,被輿論抨擊為借"富人法案"對國家巧取豪奪。不過,梅隆的減稅政策因為刺激了企業的生產,也造就了那個年代美國經濟的空前繁榮。
不過,梅隆的好運沒有持續到其任職的末期。1929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客觀上就是源於其經濟政策導致了"越來越厲害的投機活動"。在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面前,無論是胡佛總統還是梅隆都回天無力。於是人們送給他們一首打油詩:"胡佛吹哨,梅隆按鈴,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開向地獄。"曾經權傾一時的梅隆,結局並不完美。
吹出日本的經濟泡沫
對日本人來說,唐納德·湯瑪斯·裏甘的名字曾經是一場噩夢。在上世紀80年代由裏甘主導的日美貿易對抗中,日本人最終無奈地走向日元升值、經濟停滯的泥潭。
裏甘擔任財長前,是華爾街上著名的美林公司的總裁,他28歲加盟美林時,還只是一名普通的秘書。裏甘總是公開宣揚:"我喜歡金錢,這是稟性,也是正業。"1981年雷根就任總統之後,將63歲的裏甘任命為財政部長。此時正值日本對美國貿易出現巨額順差,美國在對日貿易戰中陷入被動。深諳財政和金融運作之道的裏甘決心扭轉局面。他以日本貿易順差為由,蓄意逼迫日元大幅升值,致使日本巨額帳面資金形成了"超級日元"的泡沫,日本人開始在全球四處投機。接著,裏甘利用大幅流向美國的日資,支撐起美國的大量財政赤字。此外,他還不斷向日本施壓,強迫其制訂金融市場自由化計畫,取消金融管制。裏甘的一連串舉措,最終導致了日本逐漸陷入"泡沫經濟"的泥潭,經濟"快車"驟然減速,最終失去了美日貿易戰的主動權。
1985年,打贏美日貿易戰的裏甘被任命為雷根的白宮辦公廳主任。不過,華爾街精英能當好總統的"財神爺",卻未必能勝任"大內總管"。因為與第一夫人南茜屢屢發生矛盾,裏甘不得不在兩年後黯然離職。
最偉大的財長
鮑爾森和佐利克的一出一進,讓高盛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但實際上,羅伯特·魯賓才是白宮"高盛幫"中最耀眼的明星。
1966年,魯賓進入高盛工作時年僅28歲,他從普通員工做起,最後當上了公司董事長。1993年初,魯賓成為克林頓的主要經濟顧問。2年後,他就任財政部長。在此期間,他協助總統妥善應對墨西哥、俄羅斯、巴西等國經濟危機以及亞洲金融危機給美國帶來的衝擊。化解墨西哥金融危機影響就是他最成功的一個案例。上任伊始,魯賓就接下這個燙手山芋。當時,美加墨剛簽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不久,墨西哥經濟如果土崩瓦解,必將對整個北美經濟體系造成巨大衝擊。然而,美國民眾對此卻並沒有唇亡齒寒之感,他們大多不認同聯邦政府動用數百億美元拯救墨西哥。於是,魯賓痛陳利害,在大小場合提醒民眾事態的嚴峻,並預言墨西哥動盪後將引發移民潮。最終,他成功說服政府出手相救,既挽救了鄰國,也挽救了自己。
1999年,魯賓卸任。6年任期為他積累下令人尊敬的資本:他在任期間,美國經歷了和平時期週期最長的經濟繁榮,失業率降至過去30年最低,聯邦政府財政出現盈餘,華爾街股票市場歷經長期牛市,創下歷史新高,克林頓因此將他稱為"自漢密爾頓以來最偉大的財長"。卸任後的魯賓來到花旗集團出任董事會執行主席,又回到了他再熟悉不過的華爾街。
在現任總統布希的班子裏,除了新財長鮑爾森,還有很多來自華爾街的面孔。副總統切尼曾是摩根斯坦利公司的董事;勞工部長趙小蘭出道時曾是花旗銀行高級會計師,她加盟白宮也得益于花旗總裁的鼎力推薦;新任白宮辦公廳主任博爾頓曾在高盛集團歐洲區供職;布希的前任經濟顧問,現任外國事務智囊團主席弗裏德曼也曾是高盛的要員。難怪美國媒體驚呼:華爾街精英白宮再聚首。而在未來的日子裏,一代又一代的華爾街精英還將在這裏上演"金融+政治"的權力傳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