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1日

川普為何重視工廠礦場勞工 對百貨店員失業視若無睹?


來源:經濟日報
日期:2017/04/19 23:32

美國總統川普仍信誓旦旦要讓重振煤礦場就業機會,但造成煤礦業就業人數下滑的根本因素—自動化、電力需求減少、天然氣價格便宜、風力與太陽能發電技術進步—不會消失。

令人好奇的是,川普政府為何一再表示,要挽回礦業和製造業工作,但在公開談論工作流失的時候,卻對美國部分服務業市場就業人數大減置若罔聞?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傳統零售商面臨線上零售商強勢競爭,許多實體店家陷入掙扎。租戶幾乎搬空的「殭屍購物中心」,與存放網購貨品的巨型倉儲中心愈蓋愈多,形成強烈的對比。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在紐時專欄撰文表示,在川普誇耀拯救了數百個製造業工作機會的同時,梅西百貨(Macy's)宣布關閉68家占、裁掉1萬名員工,另一家老字號的席爾斯百貨(Sears)甚至表示,對持續營運的能力存疑。

整體而言,目前美國百貨公司的雇員人數比2001年的水準少三分一,相當於50萬個這類傳統工作消失,大約是同時期煤礦業流失工作數的18倍。

因科技變遷而受重創的服務業不局限於零售業,報業是另一個明顯的例子。自2000年以來,美國報業雇員人數已減少27萬人,亦即流失了幾乎三分之二的人力。

那麼,為什麼川普在政治造勢場合矢言要拯救的是礦業和製造業工作,而不是服務業工作?

原因之一可能是,礦業和工廠往往是地方經濟的支柱,一旦關閉可能對當地社群造成毀滅性的衝擊,是一家零售店停業所無法比擬的。

然而,克魯曼指出,量販超市與購物中心的競爭,也一樣造成許多小城鎮的購物商店不支倒店,進而重創當地的經濟。小報營運長期走下坡,對「在地認同」的蠶食效應也不可小覷。

另一個川普愛談礦業和製造業的理由是:便於找代罪羔羊。民粹煽動者大可告訴煤礦工人,自由派人士推動的環保法規害他們丟了工作,也可告訴失業的工廠勞人,外國人搶了他們的飯碗,然後承諾用強硬的貿易和其他手段使工作回流。這些雖是虛妄不實的承諾,卻很能博得一些聽眾的掌聲。

但他們卻很難把百貨零售業關店、裁員,怪罪到自由派或外國人頭上。

第三個理由可能是,礦場工人更可能是男性,白種人占的比率也偏高。這很難不與川普的主要選民基礎產生聯想。

無論如何,克魯曼認為,政府的就業政策不該對不同的產業厚此薄彼,被解雇的零售業員工和地方報記者,與被解雇的礦場工人一樣,都是經濟環境改變的受害者。

克魯曼說,經濟趨勢瞬息萬變,工作不斷在流失,天天都有約7.5萬個美國人遭解僱、裁員,有時整個行業都會隨著消費者口味或科技變遷而消失。

克魯曼的結論是,政府無法阻止工作流失,但能保障健保與退休所得、提供失業補助,以緩和失業衝擊,亦可透過基礎建設投資、教育等方式維持整體經濟強健,但不是為富人減稅,然後指望經濟利益能涓滴而下,讓全民雨露均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