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日

中國大型銀行加大不良貸款沖銷力度


來源:華爾街日報 
日期:2016/08/31 13:05 

中國大型銀行正沖銷大量不良貸款以清理資產負債表,尋求在經濟放緩背景下提高未來的盈利能力。

2016年上半年,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共計沖銷不良貸款人民幣1,303億元(合195億美元),同比上升44%。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清理對銀行有益:截至第二季度末,四大行合計不良貸款餘額佔貸款總規模的比例與3月底持平,為2013年年中以來這一關鍵指標首次季度持穩。



不過,不良貸款的沖銷正值中國銀行業面臨其它一系列挑戰之際。隨著中國企業尋求其他形式的融資,銀行新增貸款規模正在萎縮(7月份新增貸款幾乎都為抵押貸款)。自2012年以來的一系列降息措施也對銀行利潤造成擠壓。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計劃實施債轉股,允許企業用股權向銀行置換有毒債務。該計劃可能會令銀行業在未來數月背負更多可疑資產。

四大行中最晚公佈中期業績的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601398.SH, 簡稱:工商銀行)週二稱,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僅增加0.8%,至人民幣1,502億元(合225億美元)。同期,中國銀行業總體利潤增長3.2%,為第一季度增速的一半。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td., 601288.SH, 簡稱﹕農業銀行)董事長周慕冰表示,資質較好的公司不貸款,而是主要發行債券或股票進行融資。農業銀行上半年壞賬規模最大,和工商銀行一起成為四大行中利潤增速最慢的銀行。四大行還包括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Ltd., 601988.SH, 簡稱﹕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 601939.SH, 簡稱﹕建設銀行)。

上半年大量沖銷壞賬向解決中資銀行一大難題的目標邁進了一步。近年來,壞賬積累得越多,銀行就必須留出更多撥備資源,導致鮮有閒置資本進行其它投資。

三年前,當中國經濟放緩剛開始顯露苗頭時,中資銀行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很充分,平均為290%,遠遠超過中國監管部門規定的150%下限。在監管部門防範壞賬迅速蔓延的要求下,四大行當年上半年沖銷人民幣220億元不良貸款。

不過這一大波壞賬的規模急劇膨脹,打破了監管部門所設定的緩衝門檻。今年上半年,工商銀行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為143%,略高於3月底的141%。該行及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銀監會)未對打破撥備覆蓋率最低標準的置評請求予以回應。

監管部門敦促銀行遠離通常記為表外資產的高收益率投資,從而加大了銀行盈利壓力,造成銀行依賴利潤相對較低的低風險抵押貸款。2012年以來的六次降息導致四大行淨利息收益率下降,而淨利息收益率是中資銀行的一項主要收入來源。

倘若債轉股普及起來,銀行業人士和分析人士認為銀行會面臨更大損失。就某種程度而言,受中國金融市場發展欠完善影響,中國約三分之二的公司債都為銀行和保險公司所有。以東北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Dongbei Special Steel Group Co.)債券違約為例,銀行等債券持有人與該公司就所謂債轉股計劃的談判仍處於僵局中。

中國金融監管體系中存在法規不明確問題,這意味著不良貸款實際規模可能比賬面顯示的還要大。根據中國的監管規定,只有在銀行認為某一筆貸款可能蒙受損失的情況下,才會將其記為不良貸款。

中國建設銀行第二季度不良貸款增速放緩。但今年上半年該行所謂的“特別關注”貸款規模增長12.5%,超過了已識別不良貸款9.6%的增幅。“特別關注”貸款是指建設銀行認為存在問題但仍可收回的貸款。

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師Wei Hou稱,綜合上述及其他因素來看,未來數月不良貸款規模可能會上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估計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15%,遠高於1.75%的官方水平,並在近期敦促中國政府將所有逾期90天以上未還的貸款視為不良貸款,從而與國際標準接軌。IMF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銀監會)對這類改革呼聲予以了回擊。中國銀監會未回應置評請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