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0日

需求不足將加重未來十年全球增長乏力局面


來源:華爾街日報
日期:2015/07/29 12:21

盡管各國央行向市場注入了創紀錄的資金,但全球最大的幾個經濟體依然未能修復其根本的需求問題,這將為未來幾年全球增長乏力的前景埋下隱患。

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在最新報告中傳達出的關鍵信息,該報告詳細闡述了部分國家儲蓄過度和其他國家需求不足所引發的全球經濟扭曲問題。

報告特別指出,如果德國和中國等國家不採取行動提振內需,IMF擔心這些國家將加重未來十年全球經濟乏力的局面。

IMF二號人物、副總裁利普頓(David Lipton)稱,近年來在減少失衡方面的進展非常有限,失衡情況仍很嚴重。



利普頓表示,全球最重要經濟體的政府不作為,這是妨礙增長和穩定進程的最大敵人。

經濟失衡已對現實世界產生了嚴重影響。過去十年全球經濟累積的扭曲問題引發了2008-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這場危機帶來了嚴重衰退,並導致數億人失業。

近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過後,IMF啟動了一項年度研究,試圖弄清楚全體最系統化的那些國家的政策如何嚴重扭曲了全球經濟。IMF評估了匯率、貿易失衡、外匯儲備、政府預算和資本流動給經濟增長再來的影響。

全球性失衡的最主要來源眾所周知。IMF稱,德國和中國的經常項目盈余意味著它們對出口的依賴過於嚴重,對全球需求貢獻不足。經常項目盈余是衡量一國相對其他國家的貿易和財政狀況的最寬泛指標。

與此同時,美國的借款和消費都遠遠超出它長期能夠負擔的水平。如果盈余國和赤字國都能夠調整政策(包括匯率措施、預算調整和深化經濟改革),就有望刺激全球經濟增長。

例如,中國列出了應當能夠提振國內需求的計劃,包括推動人民幣、金融業等行業市場化,進一步對外資開放。這應當有助於實現更可持續的長期增長,14億消費者步入中產階級將提振海外經濟增長,雖然中國政府的改革決心仍然面臨著嚴重質疑。

在赤字方面,包括意大利和葡萄牙在內的很多歐洲國家正推進計劃,以緊縮開支,令本國經濟更具有競爭力,這些行動應可幫助其減少借貸。雖然美國認識到,有必要解決預算(主要是福利開支)這個長期重大問題,並探討提高生產力的方式,但政治癱瘓狀態妨礙了在這些問題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德國拒絕接受IMF和美國關於德國應該通過增加政府支出來刺激內需的建議。目前,德國已取代中國成為世界上名義盈余規模最大的國家。

利普頓警告稱,如果沒有盈余經濟體的支持,則赤字國家的行動可能會削弱全球需求。

他表示,在全球切實需要擴大需求之際,上述情況將產生緊縮效應。

他表示,在全球切實需要擴大需求之際,上述情況將產生緊縮效應。

由全球20個最大經濟體組成的20國集團在去年年初的最新努力本指望能推動全球經濟增速提高2個百分點。但是這些努力與之前採取的措施以及20國集團和IMF之前的行動一樣,收效甚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