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1日

G20峰會:美國面臨QE退出步伐調整壓力


來源:華爾街日報
日期:2014/02/21 07:54

全球最大一些新興經濟體本週末將敦促美國重新考慮其退出寬鬆貨幣政策的步伐,他們擔心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美聯儲)過早結束購債計劃可能引發全球經濟的新一輪動盪。

本週末,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將首次以美聯儲主席身份出席二十國集團(Group of 20, 簡稱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不過她不大可能屈從於這一壓力。

耶倫上週向美國議員們表示,新興經濟體近期的動盪還沒有對美國經濟復甦構成威脅,暗示這種市場動盪不大可能促使美聯儲改變其退出策略。

美聯儲稱,許多國家的債市、股市和匯市的動盪並不是由美聯儲削減每月購債規模的決定所導致的,而是因為投資者們對一些國家的經濟脆弱性以及政局動盪心存擔憂。



在全球經濟形勢不穩定的背景下,耶倫的此番言論無助於緩和聚首悉尼的發展中國家央行行長和財長們的緊張心情。

在G20會議召開前,巴西央行行長通比尼(Alexandre Tombini)在與記者召開的一個電話會議上表示,美國當局必須謹慎靈活行事,當然,如果美國經濟獲得增長動力,寬鬆政策退出過程將持續;反之,則為了全球經濟著想,美國應該做出調整。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發展中國家曾與發達經濟體共同協作,促進增長和消費,旨在抵消發達國家經濟衰退帶來的不利影響。一些發展中國家認為,現在輪到自己需要幫助了,但他們的請求卻被忽視。

發展中國家稱,寬鬆貨幣政策下湧入其經濟體的資本現在正在陸續撤離,這造成了混亂局面,例如本幣貶值、經濟增長放緩等。工業化國家則反駁稱,這些發展中國家應採取措施提高自身經濟的競爭力。

如今,全球跨境資本流動的規模日趨龐大,一國的經濟政策可能給他國帶來嚴重的溢出效應。在這一背景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許多發展中國家要求全球主要央行加強協作的呼聲越來越大。

澳大利亞財長霍基(Joe Hockey)在G20峰會開幕致辭中說,各國必須繼續開展合作,加強宏觀經濟的協調。他還稱,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包括美聯儲在內的主要央行應提高其貨幣政策的透明度,但這也意味著新興市場應當處理好自己的經濟事務。

這並非易事。對許多新興市場來說,促進經濟、提升競爭力所需的改革措施在政治上面臨重重阻力,尤其是在一些國家還面臨大選年的情況下。

而對發達經濟體央行來說,為控制市場預期而給出貨幣政策前瞻性指引的做法也不是一個完美的策略。美聯儲和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已不得不修改他們之前設置的貨幣政策調整門檻。

國際金融研究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執行總裁洪川(Hung Tran)表示,前瞻性指引的整個概念並不是很清晰,留下了很多的不確定性。國際金融研究所是代表全球最大一些銀行、對沖基金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行業組織。

關於美聯儲將在哪些情況下放慢購債計劃收縮步伐,耶倫私下可能會向印度、俄羅斯、土耳其等新興市場的財長和央行官員透露更多細節。但很多官員說,美聯儲也需要開始更清晰地就退出策略進行溝通。

IMF首席財務顧問若澤‧比尼亞爾斯(Jose Vinals)對記者表示,十分重要的一點是,要控制市場預期,避免讓人們認為美聯儲緊縮步伐過快;因為那會推高利率,不利於經濟復蘇。本月週早些時候新興市場曾遭遇持續一週的下跌。

不過,很多投資者還不清楚美聯儲的退出策略是基於美國經濟實際復蘇情況還是簡單地根據資產價格(已經被低借款利率推高)而定。由於資金流入股市,而不是用於擴大生產,一些經濟學家擔心美國股市已經超買。

G20會議召開前洪川在悉尼曾表示,購債計劃縮減使得驅動資產價格回升的是基本面還是流動性這一問題變得重要起來。所以美聯儲政策更加明朗可能還不足以提振某些新興市場。

美國國會否決了2010年IMF達成的一項協議,使得美國政府刺激經濟的行動更加複雜。該協議將給予發展中國家與其經濟實力相匹配的話語權。

獲得國會批準是使這項協議在IMF 188個成員國中最終生效的最後一關。儘管美國財政部做出了努力,但反對黨共和黨一直拒絕這項提案。

治理結構改革的延遲導致外界對IMF抱有的幻想破滅,幾個主要新興經濟體正在研究其他應對危機的融資安排。

受美聯儲退出政策相關緊張情緒影響,在全球經濟狀況微妙之際,對於IMF的失望情緒可能蔓延至G-20成員國。

霍基週四呼籲G20宣佈官方增長目標。但其他與會的政府官員稱制定這種目標沒有意義。

經濟學家們預計,未來兩年全球資本流動很可能保持動盪,因為美聯儲和其他央行正逐步退出非常規貨幣政策,並開始收緊信貸條件。

IMF還擔心,烏克蘭等新興市場所出現的看似是孤立的危機可能蔓延,從而引發全球範圍的金融危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