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3日
美國製造業復興尚無希望
來源:華爾街日報
日期:2014/02/12 11:54
對美國製造業復興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多年以來,製造業在美國經濟中日漸式微;現在很多美國公司都希望製造業能憑藉國內能源業繁榮、海外勞力成本上升以及國內需求強勁等多種因素一改頹勢、重振雄風。
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的一個經濟學家小組在週三發佈的報告中稱,關於美國製造業將實現爆髮式增長的說法過於樂觀,也沒有根據。
這些經濟學家說,我們發現,製造業不大可能成為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動力。
在這100年來的大部分時間里,製造業在美國經濟中的比例越來越小。二戰末期,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工人都是在製造業的崗位上。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的數據顯示,2008年這一比例降至10%,而製造業就業再也沒能恢復到衰退之前的水平。
IMF的經濟學家寫道:大蕭條之後,美元貶值、天然氣價格下跌以及單位勞動成本的下降促進了美國的製造業生產。最近的數據則表明,衰退之後幾個耐用品領域實現強勁復蘇,這可能預示著美國製造業將在全球市場上強勢出擊。
2010年,美國製造業增長了6.8%,超過當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GDP) 2.5%的增幅。美國國內和海外的消費者需求增長推動製造業產量上升。2010年美國出口增長了11.5%。
IMF經濟學家說,製造業出口可為美國經濟提供不可忽視的增長機會,特別是能源企業可使用新技術開採巨大的國內天然氣和石油礦藏。到2020年之前,頁岩氣的興起每年可能拉高美國GDP增速0.3個百分點。
但作為美國經濟一個組成部分的製造業的復興卻還沒有實現。根據商務部上月公佈的數據,製造業增長落後於2011年和2012年的總體經濟增幅。出口增長速度自2010年以來有所放緩,過去兩年製造業就業增長速度也不如美國總體水平。
不過,IMF經濟學家說,在美國能源業興起、美元進一步貶值以及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消費者需求增加等因素的作用下,長期來看美國製造業產出可能會逐步實現增長。
儘管能源業帶來推動作用,但研究人員發現,美國可能仍難敵新興市場的誘惑,製造業企業仍要將業務轉移到成本較低的地方。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