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5日

歐蘭德,丟臉的是經濟政策…


來源:經濟日報
日期:2014/01/18 02:43

我沒留心法國總統歐蘭德的消息,因為他顯然無意打破有害經濟成長、以撙節為先的歐洲正統政策,但他現在真的作了丟臉的事。

當然不是指他的緋聞,就算真有其事,也不叫人意外(畢竟是法國)。真正令人震驚的是他擁抱毫不足取的右派經濟觀點。要提醒各位,歐洲經濟困境不能全怪罪右派的餿主意。雖然是鐵石心腸、頭殼壞掉的保守派在主導政策,但為他們撐腰的卻是走中間偏左路線、沒骨氣又沒腦袋的政客。

歐洲似乎正要脫離雙重衰退、出現些微成長。但在此之前,經濟表現連年災情慘重。多慘呢?在大蕭條發生七年後的1936年,歐洲多能快速成長,人均生產毛額創新高;相較下,目前歐洲的人均生產毛額仍低於2007年巔峰期。



歐洲如何走出大蕭條?1930年代,大部分歐洲國家都放棄正統經濟政策:揚棄金本位;不再嘗試平衡預算;部分國家開始大舉建軍,這有刺激經濟的效果。於是經濟自1933年起強勁復甦。

現代歐洲的狀況好多了。致力推動民主促成長期和平;社會安全網減輕高失業率的衝擊;各國協調行動,化解金融崩潰的威脅。只可惜,在成功避免大災難後,各國卻緊巴著傳統政策不放。即使貨幣政策受限,也沒人脫離歐元區。既沒必要增加軍事開支,也就沒人打破緊縮政策。人人都打安全牌,結果經濟頹勢持續不止。

法國並非表現最差的國家。雖然落後德國,但優於大部分歐洲國家,且不僅只強過高債負國。法國的成長超越芬蘭和荷蘭等奉行正統經濟政策的國家。

最新數據顯示,法國未加入歐洲普遍的成長態勢。包括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在內的大部分觀察家,都把近期的疲弱歸罪於撙節政策。但歐蘭德開口暢談他改變法國航向的計畫,卻讓人有絕望的感受。

歐蘭德一面宣布打算替企業減稅,並以削減開支為平衡,另一面卻宣稱必須採取行動以提振供給面,甚至指「供給創造需求」。

這幾乎是在附和賽伊法則(Say's Law)的謬誤,該法則不認為會有需求不足的狀況存在。這並非事實。所有證據都顯示,法國的生產性資源(勞力和資本)過多,因需求不足而閒置。

歐蘭德採取這種不足為取的學說,有何意義?

如前所言,這是歐洲中間偏左派的大不幸。四年來,歐洲深陷撙節狂熱,而今成長略見上揚,就有人大聲歡呼,好像這是一種政策勝利。考量到這些政策令民眾受苦受難,本以為中間偏左的政治人物將力爭政策改弦更張,結果了不起是發出軟弱無力的批評(例如柏林),更常見的是畏縮臣服。

歐蘭德當選歐洲第二大經濟體的領袖時,外界寄望他會堅守立場。但他也退縮並出現大轉向。歐洲的二度衰退還會繼續下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