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經濟千瘡百孔 別只怪葛林斯班


來源:鉅亨網
日期:2013/10/29 02:52

前聯準會(Fed)主席葛林斯班正進行一場新書巡迴發表會,並有意藉此恢復自己的名聲。由於在他去職二年後,全球經濟跌入了蕭條,他的名聲因而失去了部份光彩。

許多人點名葛林斯班應為經濟蕭條負責。他承認犯了些許錯誤,但他拒絕為不能做一個超人道歉。因為要一個人為金融危機負起全責,根本是一項錯誤。

全球金融災難,不是一個邪惡或方向錯誤的人帶領撞上冰山的結果。

的確,在經濟挫跌的走勢中,葛林斯班扮演了要角。他讓信用泡沫擴大。他屢屢降低利率,鼓舞了風險性借款,甚至風險性貸款,未能善盡管理之責。



但葛林斯班並沒有造成經濟蕭條,民眾應停止責怪葛老。

葛林斯班一向的作風,是讓人難以預料,且總是發表模擬兩可的訊息。但是他也有耿直的一面:沒有人較他更篤信自由市場。

他堅信,一群理性的人在運作著有效率的市場,其優雅,準確,無可挑剔,一如機械化一般。換言之,他猶如生活在童話世界。

儘管今日每個人都見到也親身感受到金融資本主義的毀滅性威力,但聽到葛林斯班為這百無限制的金融資本主義辯護,仍讓人不免有些動容。

2008年10月,就在他的金融世界垮塌之前幾周,葛老在聽證會上說到:我發覺我的觀念,存在一項缺點。

葛林斯班對一項童叟皆知的事情,大感困惑:人們做事,總是為自己狹隘的利益,而非為了責任。有時,民眾會因為現在感受良好而做事,但稍後代價可能沉重。個人如此,企業與國家亦復如此。

在思索了五年之後,葛林斯班依舊對人的行為感到困惑。

他忽略了,在真實世界裡,太多人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做事,但長期之後,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只有傻瓜才會擔憂遙遠的未來。

葛林斯班不只忽略了組織經濟學的基本問題,他還堅信,市場具有高效率且理性,價格永遠不會脫離基本面的價值。

在他的哲學裡,泡沫連做夢也想不到。而面對真正的泡沫時,他還更堅信自己的信念。

我們現在已更加了解,葛林斯班是錯誤的。市場並非總是具有效率,價格也常會脫軌演出。

市場天生就不穩定。因為人的心理扮演著要角,所以市場總是遵循著一定的道路:在衰退後,當經濟開始改善,投資人最先會感到疑慮與悲觀。

而後,因生產開始擴張,少數承擔風險的人,獲得了回報,他們的成功鼓舞了其他人。市場的氣氛由悲觀轉變成了希望,再進一步變成投機,投資人開始行動,似乎認定這次真的不一樣。

投資人都知道,股價不會永遠上漲。但只要別人買進,他們就會持續買進。他們一味追隨群眾的行動,只希望最後能在群眾之前,先行出場。

這投資人的種種,非葛老所能為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