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3日

美國農業部下調農作物產量預期



來源:華爾街日報
日期:2012/08/13 09:56

美國預測機構下調了對玉米、大豆收成的預期。目前﹐美國中部地區遭遇的大旱已經推動農作物價格走高﹐進而加大了牲畜養殖戶、食品生產商以及消費者的成本。

美國農業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上週五預計﹐今年美國玉米種植戶的玉米產量將是199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農業部還將玉米價格預期區間的高端上調至每蒲式耳8.90美元﹐較1個月前的預期提高了39%。美國玉米期貨合約的價格上週五觸及名義紀錄高位﹐而大豆合約也走高﹐接近了上個月觸及的高位。

美國農業部早些時候曾預計今年秋季美國玉米種植戶每英畝的單產最高為166蒲式耳﹐但目前預計每英畝單產平均為123.4蒲式耳。大豆產量預期也遭到下調﹐目前預計大豆每英畝單產為36-40.5蒲式耳。不過﹐由於種植戶今春玉米的播種面積巨大﹐因此今年玉米預期總產量108億蒲式耳將僅較去年的124億蒲式耳減少13%。



然而﹐農作物收成的下降意味著牲畜養殖戶飼養成本的上升。艾奧瓦州蘇縣農場主Kent Pruismann表示﹐這次問題的嚴重程度是他以前從未經歷過的。Pruismann在當地飼養牛和豬﹐7月份他的飼養成本激增了20%。

玉米、大豆和小麥價格上漲的影響將逐漸波及食品生產商、出口商並最終傳導至消費者。由於乙醇(玉米製乙醇在摻入汽油後可用作燃料)價格走高﹐司機們已經發現燃料成本在上升。此次大旱還再度激發了有關乙醇生產是否消耗了全球糧食供應的爭論。

不過﹐只要下一個生長季來臨時美國重返潮濕天氣﹐此次被一些人認為是美國上世紀5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對美國整體經濟的影響並不會太大。美國農民的產值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僅僅為1%﹔即便是產量下降﹐許多農民也將得到作物保險的賠償﹐並且會受益於農產品價格創新高。雖然美國的消費者明年將面臨糧價上漲的問題﹐但其影響也將是有限的﹐據美國農業部的估計﹐糧價上漲的幅度將僅僅較整體物價漲幅高出約0.5個百分點。

不過﹐除了美國之外﹐對於糧食成本上升的擔憂還在全球其他地區蔓延。美國農業部上週五下調了對2012-13年度全球玉米、小麥和大米供應量的預期。全球小麥產量預期的下調主要反映了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收成的減少﹐但加拿大的產量預期有所上調。

就在幾個月前,美國農業部還預計玉米將獲大豐收,而且由于種植面積達到75年來最高水平,價格可能將大幅回落。下調收成預期后,從現在起的未來一年美國的玉米供應量將在6.5億蒲式耳左右,遠遠低于近幾十年來的平均水平。

供應緊張可能會推動已持續多年的糧食種植熱潮獲得延續,因為價格仍處于高水平,而農民的債務水平處于歷史低位。明年,糧食種植戶能夠利用價格處于高水平的機會再次大量種植。

農產品貿易刊物《Farm Futures》駐堪薩斯州威奇托的分析師Arlan Suderman認為,農產品看漲周期仍未結束,這一周期可能還會持續兩到三年的時間。Suderman稱,接受《Farm Futures》調查的大約1,800名農民總體上對于其在面臨乾旱情況下的預期收入感到滿意,并認為明年的收入情況也會很好。

愛荷華州佩奇縣的農民Curtis Meier種植玉米,還飼養牲畜,他預計今年的農田收成將較平均年份減少40%左右。這位67歲的農民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就開始從事農業活動,他擁有自己的土地和生意,這使得他能夠渡過目前的難關。盡管現在面臨虧損,但Meier預計明年將盈利,因為牛肉和豬肉供應趨緊,價格將會上漲。

目前還不清楚這場乾旱將持續多久。聯邦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周里,中西部部分地區的旱情加劇,而美國整體的乾旱情況已有所緩解。

美國40%的玉米產量用于乙醇業。近幾周來,該行業成為了關注焦點,因為批評人士稱乙醇業的玉米需求是推高玉米價格的主要原因。

乙醇業的支持人士和部分分析師指出,聯邦政府要求石油公司今年在汽油中攙混130億加侖以上的乙醇,降低這個要求對生物燃料的需求或玉米價格的影響很小。然而,一些獲得部分國會議員支持的牲畜和家禽飼養團體則呼吁奧巴馬(Obama)政府在旱災侵襲之際降低上述要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