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9日

全球變暖預測又錯了



來源:華爾街日報/William Happer
日期:2012/04/09 07:56 

據稱3月早些時候在亞特蘭大的一次籌款活動中﹐奧巴馬總統(President Obama)說過﹐“全球氣溫正在發生的變化會讓人有點緊張。當3月初芝加哥氣溫達到華氏75度時﹐你就會開始思考。另一方面﹐我又真的很喜歡好天氣。”

那麼實際上全球氣溫正在發生何種變化呢?答案是:10多年來幾乎沒有變化。阿拉巴馬大學(University of Alabama)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衛星數據整理出了全球低層大氣溫度每月異常值﹐可在網站http://www.drroyspencer.com/latest-global-temperatures/上查到。最新的(2012年2月)全球低層大氣溫度異常值為零下0.12攝氏度﹐略低於自1979年衛星開始記錄氣溫以來的平均值。

十多年來未發生統計學上有顯著意義的變暖﹐這使得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United Nations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IPCC)及其支持者更難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妖魔化。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燒時釋放出的氣體。化石燃料的燃燒是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從工業化前的約280 ppm(parts per million﹐百萬分率)升至約395 ppm的一個原因。



二氧化碳並不是污染物。地球上的生命在二氧化碳含量比現今我們所看到的水平高得多的情況下欣欣向榮了億萬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將會是利大於弊的﹐因為栽培植物在二氧化碳水平較高的環境下會生長得更好、對乾旱的抵抗力也更強﹐還因為全球變暖及其他二氧化碳所謂的有害影響其實是被嚴重夸大了。擁有來自化石燃料的廉價能源的國家比沒有的國家更繁榮、更健康。

經推算﹐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翻倍會對氣候變暖造成約一攝氏度的直接影響。IPCC計算機模型的預測值更高﹐為三攝氏度甚至更多﹐因為它們設定水蒸氣或雲的變化應該會增強二氧化碳對氣候變暖的直接影響。許多觀測證據表明﹐這種“積極反饋”還被嚴重夸大了。

從19世紀初所謂的“小冰期”(Little Ice Age)結束以來﹐確實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暖﹐大約在0.8攝氏度左右。這種變化可能部分來自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但變暖的時間──大部分變暖是在二氧化碳含量大幅增加之前──表明﹐其中絕大部分變暖源自與人類無關的自然因素。

16位科學家共同發表文章對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一說提出質疑。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威廉﹒哈伯爾(William Happer)是這16位科學家之一,他在以下視頻中回答了一些讀者的提問。過去十年計算機所預測的變暖沒有發生﹐這令IPCC的支持者感到沮喪﹐有些支持者一直宣稱“極端天氣”因為二氧化碳的增多而變得更為普遍。但沒有有力證據表明其真實性。經過2011年異常寒冷的冬天(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後﹐美國本土2012年的冬天異常溫暖。但歐洲、亞洲和阿拉斯加2012年的冬天卻是嚴寒。

類似2012年的氣候在1942年冬天出現過﹐當時美國中西部異常溫暖﹐而德意志國防軍(Wehrmacht)則在俄國遭遇了“冬將軍”(General Frost)堅不可摧的力量﹐那個冬天與俄國人剛剛度過的前一個冬天完全不同。

從暖冬到寒冬的大波動在美國一直發生著﹐從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簡稱NOAA)所做的記錄中就可以看出來。例如1932年和1934年的冬天就和2011至2012年的冬天一樣暖和或更暖和﹐而1936年的冬天就冷得多。

幾個月來﹐每晚看著電視上龍捲風造成的悲劇性破壞的畫面﹐人們可能會想﹐是不是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造成了龍捲風更頻繁的發生。但不妨看看安德魯‧拉夫金(Andrew Revkin)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博客“Dot Earth”中所寫的﹐“沒有證據顯示50多年來美國強龍捲風(強度F2級及以上)發生頻率增加了﹐即使全球氣溫已經顯著升高。”

和冬天氣溫一樣﹐龍捲風的發生頻率、強度和地理位置每年也有波動﹐與海洋和大氣中複雜的液體流動形態、高速氣流的位置以及熱帶太平洋上厄爾尼諾(El Nino)或拉尼娜(La Nina)的狀況等因素相關。

只要自然規律存在﹐我們就會有龍捲風。但我們可以通過直接解決龍捲風的威脅來拯救更多生命﹐例如改進天氣雷達設備並擴大其分佈範圍﹐以更好的方式預警危險區域的居民等﹐而不是輕易地支持減少“碳足跡”的計劃或資助更多計算機中心來預測全球變暖。

人們很容易對氣候感到疑惑﹐因為我們常被警告﹐人類使用化石燃料會造成或正在造成可怕的後果。但這些不祥的預測是基於計算機模型的。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分清氣候的真實變化和計算機模型所預測的結果。觀測到的氣候對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反應與模型預測結果不太符合。

鑒於氣候對人類的重要性﹐我們需要高質量的氣候科學。但我們還應該記住已故偉大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對科學如何運作的描述:

“我們一般是通過以下過程尋找一個新規律的。首先我們進行猜測。接著我們對猜測的後果進行計算﹐看看我們所猜測的這條規律如果是正確的會說明什麼。然後我們將這種計算的結果與自然進行對比﹐與實驗或經驗進行對比﹔將其與觀察直接比較﹐以驗證是否有效。如果與實驗不符﹐就證明它是錯的。”

氣候科學最關鍵的要素是從空間、從土地和海洋中對氣候相關的現象進行長期的仔細觀察。如果觀察不支持編碼預測(比如更極端的天氣或迅速升高的全球氣溫)﹐費曼已經告訴我們對這種理論應作出何種結論了。

(本文作者威廉姆‧哈珀(William Happer)是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物理學教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