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4日

別讓美國變成下一個希臘


來源:經濟日報
日期:2012/03/13

希臘對民間債權人已經正式構成債務違約。這是一種經過協商、而非簡單宣布的「有秩序」違約,在我看來是好事。但是故事還沒結束。即使希臘可以暫時喘口氣,這個國家仍像其他被迫在經濟衰退時緊縮財政的歐洲國家一樣,似乎註定要承受多年的痛苦。

這才是需要闡述的故事。就像最近一篇談論經濟政策的研究所說,過去兩年來,希臘故事一直「被解釋成一個關於財政揮霍風險的寓言」。

每天都有政治人物或自認權威的人,以一種吟詠哲理的方式,高談闊論指示我們應該馬上刪減政府支出,否則我們將變成下一個希臘。



舉最近一個例子來說,當印地安納州長丹尼爾斯(Mitch Daniels)代表共和黨回應2012年國情咨文的時候,他堅稱「我們只在希臘、西班牙和其他身陷經濟災難的歐洲國家後面不遠處」。很顯然沒人告訴他,西班牙陷入危機之前,政府債務低,而且預算有盈餘;這個國家會陷入麻煩,是因為民間部門的舖張浪費,不是公部門。

希臘經驗真正凸顯的是,雖然承平時期財政入不敷出會給自己惹麻煩(這是希臘的故事,西班牙又是另一回事),然而若試圖在已經受困的時候削減赤字,將是帶來經濟衰退的最好方法。

這些日子以來,歐洲周邊國家明顯出現由撙節措施引發的經濟衰退。希臘是最糟的例子,健保等公共服務崩解,失業率飆破20%。愛爾蘭雖然落實所有人想看到的撙節措施,依舊受困,當地失業率逼近15%、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跌幅達雙位數。葡萄牙、西班牙也身陷一樣可怕的處境。

在經濟衰退時勒緊褲帶,不只帶來巨大的痛苦。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即使單就財政數據來看,財政緊縮也會弄巧成拙,因為經濟衰退和長期經濟展望惡化會拖累一國的歲入,實質上削弱市場信心,讓未來的債務負擔變得更棘手。人們會感到困惑:一個有系統地否決年輕人未來的國家—愛爾蘭青年失業率逼近30%,希臘逼近50%—要怎麼實現足以償付債務的經濟成長。

這不是註定該發生的事。兩年前,當許多決策者和自認有識之士呼籲從財政刺激轉向財政緊縮,他們承諾痛苦會有收穫。時任歐洲央行(ECB)總裁的特里謝,在2010年6月說:「撙節措施會導致不景氣的觀念並不正確。」相反地,他堅持財政緊縮能提升信心,進而促進成長。

從此以後,每個厲行財政緊縮的經濟體只要有些微的成長,就會被當成政策奏效的證據。愛爾蘭的財政緊縮不只一次被當作成功的故事,2010年夏天如此,去年秋天亦然;但這種想像中的好消息,往往轉眼間就消失無蹤。

你可能會問,像希臘和愛爾蘭這樣的國家,當時還有什麼選擇,我的答案是,除了退出歐元區別無選擇。這個手段激烈得讓他們的領導人難以接受,但如果你問我,我會說,現在的希臘正迅速走向這一步。

德國和歐洲央行可以讓希臘不必非得採取這麼激烈的手段,他們可以放寬對希臘緊縮財政的要求,並且更努力刺激歐洲整體經濟。但關鍵在於美國有別的選擇:我們有自己的貨幣,而且我們可以用史上超低利率借到長期貸款,所以我們沒有必要走入財政緊縮和經濟萎縮的雙重惡性循環。

也因此,我們不該再把希臘當成告誡赤字風險的故事;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在美國經濟還深陷衰退時,希臘反應被當成不必太快削減赤字的警示性寓言。(是的,雖然最近有些好消息,但美國經濟仍深陷衰退。)

真相是,如果你想知道真正試圖把美國變成希臘的人是誰,答案不是那些想為美國困頓的經濟施加更多刺激措施的人,而是即使我們並未面臨希臘式的融資壓力,卻高呼仿效希臘式撙節、因而讓我們陷入希臘式衰退的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