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5日

中國成本優勢消退 美國製造業要回家﹖


來源:華爾街日報
日期:2011/05/05 11:33

多年來﹐美國製造業似乎一直在滑向絕望的深淵。

各家公司一直急切地將業務外包到中國、印度和墨西哥等低成本生產國。隨著生產業務一同流出美國的是製造業工作崗位。雖然偶爾可能會有某家公司將一些製造業務遷回美國﹐但這只是涓涓細流﹐這些例外事件似乎恰好證明業務外遷才是美國製造業的主流。目前將部分生產業務遷回美國的只有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和卡特彼勒(Caterpillar )等屈指可數的幾家公司。

現在﹐這種局面可能要改變了。

國外迅速上漲的勞動力價格﹐原材料和海運成本的提高﹐以及美國各州大幅度的稅收優惠﹐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正在使一些導致美國企業決定將生產業務遷到海外的理由開始變得不那麼充分﹐甚至還使一些企業打消了將業務遷離美國的想法。

首先﹐請注意:雖然過去40年美國製造業的雇工人數可能一直在下降﹐但業內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卻有了很大提高﹐美國的製造業產出這些年實際上是增加的。製造業企業目前在美國賺的錢比40年前增加了一倍多。

其次﹐美國公司肯定會繼續擴大在中國和印度等國的生產﹐以服務於那裡不斷增長的市場。目前受到質疑的是﹐美國公司是否還應該繼續把其海外工廠生產的產品拿回美國銷售。

一些有效因素正在使這一模式變得不再可行。

中國的工資水平正在大幅飆升﹐因為中國技術工人的供應出現緊張﹐以前悄無聲息的勞工運動也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並鼓動工人要求提高工資。這正在削弱美國製造商在中國享有的勞動力成本優勢。

中國許多行業每年的工資漲幅都在15%以上。在那些附加值較高的行業﹐中國經理人的工資已達到其西方同行的水平。

中國美國商會會長孟克文(Christian Murck)週二在華盛頓一個有企業高管和貿易官員出席的聚會上警告說﹐未來五年內中國的低工資優勢將會消失。他說﹐供應鏈已經在被打斷。

還有來自其他方面的漲價因素:能源、原材料、房地產和海運成本都在提高﹐這在迅速增加美國製造商在海外的運營成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