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2日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談人民幣升值

來源:華爾街日報
日期:2011/02/22 07:51

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所長伯格斯坦(Fred Bergsten)是頗具影響力的人物﹐其著述被廣泛引用。以前他曾是批評中國干預外匯市場削弱本幣政策的最知名人士之一。現在他認為﹐美中之間這一激烈爭端的化解終於在取得進展。上週他在研究所網站上撰文說﹐由於中國的通貨膨脹﹐以及2010年年中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的漸進升值﹐按通脹因素調整的匯率有望於未來兩三年實現20%到30%幅度的必要調整﹐問題的解決似乎已經取得“突破”。

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所長伯格斯坦(Fred Bergsten)《華爾街日報》:你最近撰文說﹐通貨膨脹與中國人民幣匯率漸進升值的結合﹐可能正在讓美國對中國提高競爭力的要求取得“突破”。你說﹐目前通脹調整後實際匯率的升值符合中國未來兩年的預計趨勢。可以解釋一下嗎?

伯格斯坦:自去年6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實際(通脹調整後)匯率的年化升值速度約為12%﹐不過貿易加權匯率的升值速度要慢很多。美元已對多數其他貨幣貶值﹐所以按貿易加權計算﹐人民幣的升值幅度要低一些。另一方面﹐人們必須承認中國是完全按照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來思考這個問題的。所以他們關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是合理的﹐而如果你相信美元一段時間過後將會反彈﹐那麼它也會提振人民幣(對其他貨幣)升值。

按年率計算﹐他們已讓實際匯率平均升值10%到12%﹐所以可以說﹐如果他們把這種速度再維持兩年﹐那麼人民幣匯率就會恢復基礎均衡。持續干預造成的扭曲至少會因此而大部分消除。

《華爾街日報》:大約四個月以前﹐你估計人民幣被低估了30%﹐很多評論人士將此解讀為對中國匯率政策的強烈批評。過去四個月的變化對情況的改善﹐是否已經足夠使美國承認﹐蓄意低估的政策已經改變?

伯格斯坦:在前一時期(2005年到2008年)的升值過程中﹐人民幣歷時兩年半升值20%到25%。我最近建議本輪升值也有同樣的幅度﹐(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似乎支持這一點。我認為這是大家對於應當有什麼樣的升值結果而普遍持有的一致意見。

《華爾街日報》:你談到實際匯率的調整﹐而通貨膨脹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通過名義匯率讓這種調整發生﹐避免通貨膨脹可能在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造成的混亂﹐肯定會符合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利益嗎?

伯格斯坦:是的﹐特別是考慮到中國的高通脹歷史﹐通過名義匯率的調整要好得多。一直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們似乎更願意通過通貨膨脹來實現部分調整。而現在他們對通貨膨脹真的非常擔心﹐通脹已經成為中國國內經濟政策的關注焦點﹐在這個時候﹐允許匯率調整恰逢其時。他們知道不管怎樣今後匯率都要調整﹐並且最好是通過名義匯率來調整。與此同時﹐如果他們現在就調整﹐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理想的時機﹐因為它將有助於我們實現對外賬戶的再平衡﹐並有助於我們應對高失業率問題。從雙方角度來看﹐人民幣名義匯率的調整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了。

《華爾街日報》:在美元本身對其他貨幣、尤其是新興市場貨幣急劇貶值的情況下﹐其他國家肯定不滿意中國的升值政策只參照美元。

伯格斯坦:中國現在在行動的原因之一在於其他新興市場對它普遍有怨言﹐如巴西、印度和墨西哥等。它們的批評相當尖銳。其中多數國家都尊重了中國不願被公開批評的願望﹐所以批評是私下進行的。我曾經參與過一些這樣的討論﹐最近的討論是在達沃斯。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對中國的壓力非常大。

《華爾街日報》:但這些國家也指責美聯儲(Federal Reserve)的量化寬鬆政策助推本國貨幣升值。美聯儲有責任嗎?

伯格斯坦:我認為美聯儲的政策是有影響的。我認為美聯儲主要的意圖並非如此﹐但美聯儲所說的一點是對的﹐那就是﹐當你放寬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時﹐其中一個傳導機制就是匯率。貶值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人們所希望的。我不認為這是主要動因。這不是什麼競爭性貶值的一部分﹐但當你考慮到美國經濟現在面臨高失業率、低增長和巨大貿易赤字的狀況時﹐美元就必須要貶值。這是基本的經濟學常識。

《華爾街日報》:這些新興市場國家是否也有操縱本國匯率的嫌疑?很多國家都在進行干預﹐以阻止升值趨勢﹐一些人認為這會進一步加劇全球通脹。

伯格斯坦:有些國家的貨幣已經被高估﹐它們正在避免其貨幣被低估﹐還有些國家正在干預以避免貨幣升值過頭﹐這兩種國家我分的很清楚。美聯儲的行動對後者來說是挑戰﹐但實際上又回到了中國。如果中國沒有進行大規模干預﹐我們就不會看到其他貨幣受到這些影響。中國仍在以每天10億美元的規模進行干預。他們這樣做不是為了增加外匯儲備﹐而是為了使匯率保持弱勢。

《華爾街日報》:據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Treasury International Capital)上週發佈的數據﹐中國在去年11月和12月均為美國國債的淨賣方。然而﹐人們普遍認為﹐中國通過英國基金管理公司從而隱瞞了購買國債的數量。中國在去年第四季度已經累積了199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看起來﹐中國當局的購買量肯定比正式承認的中國名下的國債多。如果中國希望在國際上扮演更大的角色﹐它是否應該公佈這些數字的真相?

伯格斯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有一個公佈外匯儲備持有量和變化的項目。多半國家不僅公佈外匯儲備水平﹐還公佈外匯的組成。少數國家不是這樣﹐包括沙特阿拉伯﹐中國也在其中。是的﹐確實應該公佈所有的信息。我認為這是因為在他們的外匯儲備水平低得多的時候﹐那時他們將這視為國家機密。但現在這很荒謬……特別是如果他們想讓人民幣在國際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話。

《華爾街日報》:中國的高儲蓄率和負實際利率被認為有助於促進投資拉動增長的模式。若中國開設自己的資本賬戶﹐使人民幣可完全自由兌換﹐並允許中國公民在海外投資資金﹐這種模式是否會有風險?

伯格斯坦:如果他們讓利率漲到市場水平﹐如果中國人是目標儲戶(尋求一定水平的投資收入)﹐他們實際上也許會降低儲蓄水平﹐這正是他們所需要的。如果人們的儲蓄能賺得更多﹐他們就能消費更多的收入。存在一個巨大的財富效應。

現在﹐中國政府在經濟的三大部分控制價格。他們通過利率控制貨幣價格﹐控制外匯和能源價格﹐他們將其控制在遠遠低於市場價格的水平。這些價格都被大大壓低﹐除非中國加大市場開放力度並轉向以市場結果為導向﹐否則他們想保持經濟自我維持的發展將會很難。問題在於﹐扭曲價格會導致增加資本投資的刺激因素。但這些投資不大擅長創造長期就業崗位﹐並且高度政治化。

《華爾街日報》:如果存在某種國際協議﹐假設是通過20國集團(G20)達成的﹐美國和其他消費大國逐漸沿著與中國一致的提高儲蓄的方向前進﹐那麼中國擺脫高儲蓄和高投資拉動增長的模式也許會很容易。但從上週末20國集團財長在巴黎舉行的會談來看﹐觀察人士沒看到什麼希望。到底有無可能達成這種促進世界經濟在平衡的協議?

伯格斯坦:這是很令人向往的。在表明改革的決心方面﹐美國起著關鍵作用。若世界質疑我們尋求改革的期望﹐並且看起來我們正回到以前面臨巨大貿易和預算赤字的好時光﹐我們就不會在再平衡上取得進展。這其中很大一部分確實依賴於美國是否會改變。只要美國繼續保持巨大的貿易赤字﹐中國就容易堅守依賴於出口的貿易模式。

改變的很大一部分是讓美元貶值。我還認為現在應該考慮削弱美元作為主要的國際外匯儲備貨幣的地位了﹐這種地位會導致我們對其他國家提供的廉價資本上癮。我們無法再依賴於低利率過超出我們能力的生活了。我想說﹐我們應該轉向一個多種貨幣的國際外匯儲備體系。

但我們面臨的最大任務是減少預算赤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