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央社/曾厚仁
日期:2010/11/16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至今已過了兩年,許多受到全球金融危機衝擊的國家,都逐漸走出經濟的低谷,重現成長。但愛爾蘭的陣痛還沒結束,它的銀行還在繼續掙扎,等待政府大量輸血。
不久前,標準普爾公司(Standard & Poors)將愛爾蘭的主權債信調降一級到AA-,並且估計愛爾蘭的銀行體系,還需要挹注資金500億歐元,遠高於原先估計的350億歐元。根據彭博(Bloomberg)的資料,愛爾蘭的主權債信已經創下1995年以來的新低。
究竟什麼原因,使愛爾蘭受創這麼嚴重?除了國際市場的因素,愛爾蘭自己到底犯了什麼嚴重的錯誤,讓它到今天仍無法脫離災難?要找出答案,我們可能必須回顧一下歷史。
加入低利率歐元區 銀行開始放膽作房貸
愛爾蘭的房地產及建築業興起頗晚,直到2000年後才加速發展。不過,它的價格很快就漲得非常凶猛,以都柏林的房價為例,就漲得比洛杉磯和邁阿密還凶;而這和愛爾蘭1999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息息相關。
發展房地產必須銀行有豐沛資金,才能提供誘人的房貸。愛爾蘭自身本來缺乏這種條件,它的銀行規模很小,無力大量貸款,但加入低利率的歐元區使它能輕易的從歐盟獲得融資,等於有了無限制的銀根保障,這是愛爾蘭房地產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2000年蘇格蘭銀行(Bank of Scotland)進駐都柏林,更加促使愛爾蘭的銀行鋌而走險。總部在英國的蘇格蘭銀行一向作風大膽,它進入愛爾蘭後,立即大幅削減房貸利率,對其他銀行造成極大壓力。面對外來的競爭,愛爾蘭的銀行也跟著降低利率。
利率降低,貸款利潤自然減少,銀行為了增加利潤,必須吸引更多借貸。銀行如何吸引客戶借款呢?答案很簡單,就是讓貸款的條件越寬鬆越好。於是原來20年為期的房貸,可以延長到40年;原來的貸款上限是借款人收入的三倍,現在放寬為收入的八倍。
也許這些作法都不足為奇,但花樣不斷推陳出新。例如,房貸的頭兩年或三年借款人可以無須償還本金及利息;而當第一家銀行破天荒推出100%房貸後,其他銀行也不甘示弱,跟進推出110%房貸,甚至120%房貸。
房貸條件真好 不花錢就可買屋帶裝潢
銀行以寬鬆的條件提供房貸,促使原本無力購屋的年輕人,都紛紛縱身投入這個誘人的金錢遊戲。他們現在可以不花一毛錢就把房子過戶到名下,甚至還多獲得一筆錢給房子裝潢。這些背負了一筆可觀房貸的人,在房地產景氣好時可能還支撐得住,一旦情況改變,立即就會面臨無法支付房貸的困境。
銀行擁有無限制的資金提供房貸,政府理當加強金融監管,以免信用過於氾濫。但是,愛爾蘭政府反其道而行,不僅放鬆管制,更進一步降低房地產交易稅,為房地產商提供更多誘因。這種作法使得原已過熱的房市,更加像脫韁野馬般瘋狂奔馳。
放任市場機制 融資房貸風險急速升高
愛爾蘭政府為何出此下策?根據當時主要媒體的報導,房價攀升幾乎使所有的人獲益,在房地產商、代理商、銀行、建築業等既得利益者的關說下,政治人物的壓力很大,以致於決策偏向放鬆監管及增加誘因。於是,政府變成了房地產泡沫加速膨脹的幫凶。
為房地產商的開發計畫提供太高的融資,是造成銀行難以負荷的主因。愛爾蘭政府放任市場機制,撒手不管,這是它犯下最大的錯誤。根據分析,2003年愛爾蘭的銀行針對房地產所作的貸款,首度超過它們當年所有貸款金額的50%,到2007年更達到嚇人的67%。也就是說,銀行刻意忽略風險分散的原則,把它大部分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除此之外,愛爾蘭的銀行允許房地產商可以因新的開發計畫而展延償還舊債,因此多數的開發計畫竣工後,房地產商都選擇暫不償還,而立即著手新的開發計畫,繼續向銀行申貸新債。
房地產市場崩潰 債務一夕成銀行損失
諷刺的是,政府和銀行互為表裡。房地產商從開發計畫獲得的利潤,如果不立即投資在其他新的計畫上,政府將可就其營利課稅。於是,房地產商為了避稅,就一個接一個進行新的開發計畫。
這種變相鼓勵申貸的作法,讓房地產商不斷購地,也不斷提出興建計畫。然而,當他們的利潤持續累積,債務也像滾雪球似加速擴大,一旦市場崩潰,這些債務一夕間就變成銀行的巨大損失。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指出,幾乎所有造成美國金融危機的因素,都未出現於愛爾蘭。愛爾蘭的銀行崩潰,不是抵押債權憑證(CDO)或者信用違約交換(CDS)的問題,而是一般傳統過度貸款的問題。簡單的說,銀行大舉貸款給資格不符的人,最終落得無法收拾的下場。
金融監管機制失效 納稅人買單
也許愛爾蘭與美國唯一相似之處,就是他們的金融監管機制,都沒有發揮監督的功效,相關人員嚴重失職。在愛爾蘭,為了加速吸引外資,政府及金管機關都故意放鬆規定,互為表裡,甚至直接包庇。它們所造成的災難,最後就必須由全體納稅人來買單。
2008年9月30日,愛爾蘭政府破天荒宣布全面保障銀行存款,為期兩年,並投注4,400億歐元救銀行。兩年過去了,愛爾蘭政府先在兩週年前幾個星期宣布全面保障的政策延續到今年底,接著在9月30日整整兩年那天,宣布另將挹注500億歐元,與標準普爾公司稍早前的預估完全符合。
這些銀行捅出的大洞究竟多深?政府多次出手相救,到底有無止境?愛爾蘭的各政黨間正激烈辯論,媒體提出甚多質疑,國際社會也相當關心。看來這個難題尚無確解,值得後續觀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