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場行情非常好,關心投資,關心股市和股票的人也比較多。其實從財富的角度來看,每一個人的一生,特別是負責任的人生,都是要經歷四個階段,一是創富階段,二是保值階段,三是增值階段,四是財富轉移。而從投資的大品種來看,藝術品、古玩、字畫,好地段的房子,好企業的股權都是能夠保值增值的,這裏重點談一下有關股票投資方面的問題。
我們現在可以說是全民炒股了,進入市場中的每一個人都想賺錢,但是回顧資本市場的歷史,以歷史為鏡來看看,投資市場所經歷的事,可能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示:以美國一、二百年的歷史來看,最成功的投資者是沃倫·巴菲特,但其一、二百年歷史中,絕大部分卻採取了與巴菲特完全不同的投資方式,比如看圖形,聽消息,看軟體,跟莊等。在歲月的長河中,這樣的投資者幾無成功者,包括江恩、李佛莫、艾略特、格蘭維爾、王爾德等,包括在中國做莊的德隆,最後都沒有太好的結果。究其原因,這樣的交易是典型的零和遊戲,零和遊戲,短期來看,都有賺錢的可能,長期而言,趨於歸零的。
投資者若投資真正能夠以史為鑒的話,就明白,歷史上真正的財富管理,真正成功的投資不是來自於trade(交易),而是來自於investor(投資)。但是我們所接觸到的絕大多數資訊,都是在鼓勵投資者做交易,去博取短期的、波段的收益。而我理解,不管是任何階段,任何歷史時期,甚至是任何國家,真正成功的投資,一定是源於一種最符合邏輯,最接近真理的理論指導,其實就是價值投資,即尋找真正物超所值的東西,儘量多去擁有它,伴隨著它成長。價值投資為什麼實際運用它的人很少呢?主要是知易行難,需要忍耐孤獨、寂寞,抵制誘惑,真正做好價值投資一定需要一種信念,甚至說是信仰,並堅定地走下去。
我想給大家說幾個真實的投資故事,我認識一個南航的朋友,他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地勤人員,工資不高,但是他從九十年代初,就一直堅持買一個股票,一直買了十幾年,現在已經有接近二千萬左右的市值,他買的就是深發展,無論深發展是60元,還是6元,只要有餘錢,就堅定不移地買入。還有一個例子是2004年我參加萬科的股東大會,在我旁邊的一個十分不起眼的香港人。在那次股東會上,我才知道,他就是萬科最大的流通股股東劉元生,從九十年代初總共投入400多萬元,一直持有這十幾年,現在的市值已經達到了十億元以上了。
我將這兩個故事想告訴大家,實際上,我們這個星球上的富人,是這麼做投資的。有一份統計資料,全球資產超過100萬美元的家庭,平均持股時間超過5年以上的大概占到60%以上,而資產超過億元以上的家庭,平均持股時間超過10年以上占到70%以上,我們耳熟能詳的蓋茨、巴菲特、李嘉誠、李兆基等,這些首富級的人物,那個不是持有自己公司股權幾十年以上的呢?記得前段時間我看了一則娛樂新聞,講張子怡的最新男朋友是美國時代華納的最大個人持股者,別人都把它當作娛樂新聞,一看了之,但作為投資人,個人最大持股者,卻給我太大的影響,試想我們看到的福布斯全球500富人榜,中國500富人榜,哪個不是自己公司最大的持股者呢,記得在蓋茨與巴菲特的對話節目中,有這樣一個詞,"有實際意義的股份,或者說客觀數量的股份"。當然,作為普通人我們沒有那麼多錢擁有那多的股權,但是以每一個的自身財力為限,試問我們有幾個人,真正願意去把自己的資金放到自己認為非常好的公司,一直長期去持有,分享企業的成長呢?
有人說現在是大牛市,要漲多少年,要漲多少倍,或許很多人通過這兩年的市場,賺了4倍、8倍甚至十幾倍,但是大牛市過後的結局是怎樣的,有幾個人清楚?這裏我大家講另外的真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現在是上海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總經理。她當初是從中國臺灣地區股市1000多點開始進入的,一直做到10000點,入市50萬的資金滾到了8000萬,其實她在10000點的時候,就把股票全部拋了,手上握有的全是現金。因為擔心股市過於瘋狂,所以她 還是相對比較理智的,最後臺灣股市上沖到12000點之上,三年多時間增值了160倍,但是最後的結局還是很慘,在臺灣股市由12000點跌到7000點時,已經跌去5000多點了,按道理該反彈了吧,她又進去了,股指又跌掉了5000點,她不得不全部認賠清倉,三年的財富又都化為灰燼。歸其原因,我們客觀地說,她還是非常聰明的,但是為什麼後來又進場了,她當時自己就以為自己是股神了,可以掌控股市,股市不過是她的超級提款機而已。在此,我勸告大家,現在股市好,可能未來股市更好,但是如何清醒的看待股市,如何看待自己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作為一個真正的投資者,我們並不比我們的前人更加聰明,更加勤奮,更加有思想。前人的許多經驗教訓,都值得我們好好汲取。真正投資的成功,一定是與我們傾力投資的企業相關的,我們的父輩、祖輩可能比我們還要吃苦耐勞,但是他們沒有好的時代背景,去讓他們投資,如果放到過去的年代,我們可能也是如此。所以,作為投資人我們很慶倖,有這樣好的時代。更重要的是,有好的企業能夠讓我們去投資。最後我想用德國著名數學家、哲學家歌德的一段話作為結束:一個人的天賦再高,想獲得一點真重要、真耐久的成績,必須對外界的誘惑保持清醒的頭腦,永不懈怠地埋頭苦幹,靠眾人的喝彩、神秘的靈感或不誠實的手段根本做不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