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2000年中國股票市場全部上市公司只有800億元人民幣的利潤,其中分紅100億,而交易印花稅和傭金合計已達900億,分紅遠遠抵不上印花稅和證券公司的手續費。從整個市場與投資的角度,當前想靠長期持股份紅獲利不符合中國股票市場的實情,因此獲利的唯一途徑只有通過股票差價賺取。中國股票的換手率世界第一,1996年,美國紐約股票市場的換手率52%,東京是27%,韓國是91%,倫敦是58%,香港是54%,深圳是902%。2000年雖有降低,但滬深A股年平均換手率仍然高達499.10%和503.85%,股票平均每年要轉手5次。很難想像過去十年這種靠著充沛資金與供需關係不平衡實現的繁榮還能在未來的歲月中延續,隨著市場不斷趨於成熟,年換手率減低至100%以下應該是一種符合規律的歷史性趨勢。
實際上降低換手率不僅是整個市場的方向性選擇,從追逐趨勢的勢頭投資的角度,頻繁的買賣未必最經濟有效,一波行情持倉時間不夠很難賺到大錢。據《中國證券報》統計從2000年1月1日1368點到2000年12月29日2073點,大盤在上漲51.54%的市況下,有58%的投資者虧損,只有42%未虧損或贏利。在這樣一波大行情中沒有賺到平均51.54%的利潤甚至虧本除了目標企業的"非系統風險"原因導致外與轉手次數多可能有很大關係。中國股市1991年-2000年的十年間,牛市最強勁階段通常持續8-12個月,比股票市場風險更大的期貨市場,最強勁的勢頭平均持續5個月。《股票作手回憶錄》的作者愛德溫·李費佛曾說過"錢是坐著賺來的,不是靠操作來的"。如果股票市場行情來了時我們不能堅持持倉超過8個月,而頻繁倒倉"搶帽子"很難超越指數的上漲幅度,更不用說賺到大錢。
如果考慮到交易費用,我們更應該對每次買賣慎重考慮並儘量減少交易。對證券公司而言,短線交易者是他們最喜歡的客戶,很有意思的是我們經常見到一些在購物時精明無比,一定要貨比三家買到最好最便宜貨物的家庭主婦,到了股票市場卻往往散失了"智慧",不負責任地頻繁買賣,似乎也不太在乎交易費用。其實如果我們只能保持50%的勝率並頻繁操作的話,結局是相當可怕的。舉例來說,每買進或者賣出一次,資金在原有基礎之上減少0.6%,即變為原有的0.994倍。於是,每買賣一次,一元錢就只剩下0.994x0.994。假定買賣n次之後10000元錢只剩下100元,則有:10000×0.994的2n次方=100,即:n=-(lg0.994)-1,得到:n大約為383。即,10000元經過買賣383次交易後僅剩餘100元,或者等價地,任何數量的資金經過383次買賣交易後將變為原來的100分之1。另外,如果我們先賺百分之十,再虧百分之十,比如投入10000元,賺百分之十是11000元,再虧百分之十,只剩下9900元,如此反復,只需約4年的時間,10000元的本金就差不多了。因此,如果想保本我們必須做到至少10贏,9虧,才能保證不賺不虧。所以,如果我們不想讓手續費將買賣股票價差的利潤吃光,必須放棄在小漲小跌中搶帽子的做法,而樹立強烈的長線觀念。
不少投資大師的實踐證明,厚利的取得往往來源於少數幾次交易,而且持倉的時間一定要足夠長,但坐擁龐大的贏利倉位,如老僧入定般地抱股不動並不容易,容易的倒首先是減少交易次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