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9日

龐氏牌局

來源:華勒斯坦
日期:2010/08/01

讀報可以是一種驚人體驗。今年07月26日,美國報紙刊登了兩個相當矛盾的故事。在第一條消息文章中,《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公佈了它的經濟學家季度預測。通欄標題寫著:“經濟學家的樂觀傾向減弱了。”看來,“歐洲的動盪,疲弱的就業增長,疲軟的住房市場和放緩的工廠產出”加在一起,使美國能以“不太慢的速度”重獲失去的850萬個就業崗位變得非常不可能了。此外,他們還擔心“全球金融動盪。”

所以,相當合理,他們不樂觀。人們可以說,經濟學家對世界市場的先天性樂觀終於撞上了現實的堅硬岩石。我們中有些人很早就得出了這個結論。那麼,怎麼可能就在同一天,《紐約時報》頭版刊登了美國產業“利潤激增”的故事?

答案仍然在標題上:“產業在大幅度削減中激增利潤。”這不是說產業界正銷售更多的產品。它們實際上銷售的更少了。但它們一直在削減成本--也就是說,它們在解雇工人。

它們發現,如果它們解雇足夠多的工人,讓餘下的工人更辛苦地工作,它們的銷售額有可能更少,但它們將有更大的利潤。這被叫做“生產力的勝利”。美國美林銀行(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首席經濟學家伊桑.哈里斯(Ethan Harris)對此相當坦誠:“公司正在擠壓它們的勞動力成本以獲取利潤。”

然而,正如《紐約時報》指出,結果是“好處大多歸了股東,而不是更廣義的經濟。”而產業界並不打算把這作為一個臨時解決方案。因為即使銷售增加,他們也無意雇傭更多工人。恰恰相反,按照一家大公司的一個首席執行長的話,“我們最不擔心的是我們何時需要增加更多產能。”事實上,我們正在“重構整個運作體系使之更具靈活性。”

那麼,美國的產業(以及世界其他各地的產業)找到了神奇的子彈,能讓他們擴大利潤直到未來?你肯定在開玩笑。在1920年代,亨利.福特付給他的工人高於常規的工資,並以此名聲在外,因為,他說,他希望他們成為他的客戶。今天,他的福特汽車公司繼任者在過去五年裡把他們在北美的勞動力減少了50%以上。利潤更多--但客戶更少。

這裡有一個小問題,凱恩斯與卡萊斯基(Kalecki)都曾寫過,即有效需求。在任何中期計算中,如果沒有足夠的客戶,將不會有足夠的銷售,利潤也會很快枯竭。那些通過減少其勞動力和擠壓在崗勞動力來增加其利潤的產業只在很短時期內擁有激增的利潤,直到它們撞上嚴重通貨緊縮的堅硬南牆。那時它們就會崩潰。

他們看不到這一點嗎?當然,有些人能看到,但他們在吃喝玩樂的享樂主義原則下運作,因為明天我們可能會死。它或可被稱為“龐氏牌局。”在普通的龐氏遊戲中,操盤手矇騙其他人直到紙牌屋倒塌,就像在伯尼.麥道夫(Bernie Madoff)事件中那樣。在龐氏牌局中,你矇騙你自己直到你自己崩潰。而且,正如在一個普通的龐氏遊戲中的投資者(潛在的受害者)希望在他們得到自己的利潤之後崩潰才出現一樣,玩弄龐氏牌局的人(產業主管)希望,在整個產業崩潰之前,他們會帶著自己的個人利潤脫逃。祝你好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