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5日

買漲:情緒化的操作

一跌就賣,一漲就買,從來就是股市中占絕對數量優勢的散戶的故事。就這樣,每年大量白花花的銀子在這種情緒化的操作中付之東流。

散戶和機構的區別之一,是散戶在股價漲的時候做買,機構在股價跌的時候做買。機構在買股票的時候,希望股價下跌,所以才有振倉。一旦下跌,想買進就容易得多,因為散戶慌了。因為他們不知道股價為什麼會下跌,不知道股價會跌到哪里。因為他們即便知道一些,但他們也無法控制股價的漲跌。於是只能認命,願賭伏輸。

散戶幹嘛要在漲的時候買呢?因為,無數次的教訓是,越跌越買的結果是越買越跌,最後彈盡糧絕,看著股價飛流直下,明知道還可以攤薄股價,但也力不從心了。就有一位朋友,50元買進東方明珠,結果在長期的下跌中,本著好股票越跌越買的原則,一直堅持"低位"補倉,從50元"追補"到30元,沒錢了。當股價跌到15元之下時,他天天嘮叨:現在股價真低,要是有錢,我全倉介入。他說對了,但是沒法落實。看著股價上漲,卻與他關係不大,因為40元的成本要解套,決不是那麼簡單。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越跌越買的結果都是越買越跌,但是,相信大家對此會有刻骨的感觸。

機構幹嘛要在跌的時候買進呢?這就是機構與散戶比較大的區別。機構的資金龐大,股價在上漲的時候籌碼特別的珍貴,一買就上,追不到。只好在大家都認為必須賣出的時候買進,才能撿到便宜的籌碼和足夠多的籌碼,在拉升的時候,才會最大限度地多賺錢。

機構買賣股票,從來不是情緒化操作的,也是堅決杜絕情緒化操作的。他們對大盤的未來走勢做出了分析之後,開始按照分步的計畫實行,特殊情況需要改變的,也必須有一個盡可能科學的和準確的理由,然後才能改變原來的決策。

散戶就不同,很多時候,是根據盤面的表現來判斷,根據消息的變化來判斷,或者根據技術面的信號來判斷。而這一切,都表現在股價的變動上--只要股價漲,消息面也開始向好,技術面好看,市場人氣也好。而股價即將運行的實質性方向的判斷,如果你的判斷能力不是足夠的強,就很難準確。

即便有很多朋友多年練就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判斷"絕招",但是,在不斷變化的盤面面前,往往不堪一擊。比如你判斷最近要漲,結果大盤來了一次急跌,跌得很恐怖,這就非常有可能改變你的操作思路,當你的思路改變之後,大盤又反身向上,真的大漲了。你判斷的對不對?對了。但是操作的時候受到盤面短線走勢的干擾,情緒占了上風。

要知道,每次的下跌,都會給人沮喪的感覺,每次上漲,都會給人興奮的感覺,這就是情緒化操作的根源。

在實踐中避免情緒化,不等於不按盤面的走勢操作。一些短線的做手,一旦發現大盤或個股有調整的跡象,立即出局等待,待重新出現強勢信號的時候再介入,按照一定的規律去運作,雖然變化比較快,但不屬於情緒化操作。

這是一種矛盾,但如果掌握的好,能夠辯證地去對待,就會減少很多失誤。

現在的跌勢,在初期可以回避,一旦跌到跌不動的時候,就可以逢低買進。這樣一說,好像空泛得很。為什麼?就是因為盤面是多變的,形態有時候是非常複雜的。但是,你試著按照理性化的計劃性的方式去操作,你會發現,一段時間下來,至少回避情緒化的操作會減少一些失誤,甚至會改變你的操作思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