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幹了這麼一件事
當時的9月份,我手裏有些外匯,受loveice老大的影響,決定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但是跨境操作,有很多問題,基本上那些提供低費率低點差、高杠杆的境外公司,都是騙子,以血洗你的錢包為目的,而國內銀行的相應業務,高費率不支援杠杆而且交易限制非常得多,可以說把風險全部推給你面前,外匯24小時的交易,充滿不確定性。
後來我發現一個風險很小的套利機會,歐元對美元有可能開始新的一輪升幅,當時的情況是人民幣盯住美元,外匯還是那種限制了區間的波動,中行根據昨天的交易決定今天的牌價,這就是說,你有那麼一種可能,當本日內的交易對你持倉非常不利的情況下,趕快把歐元換成本幣,把風險推給銀行。
這樣,只要你第一單不那麼衰,上來就賠錢,那麼你就應該是穩健贏利的,唯一的不確定性在於,當時盛傳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到處都是這樣的消息,但是我判斷了一下,覺得對於中國,廣交會即將開始,歷時前後要一個月的時間,如果說國內的銀行都做不到按照市場走勢動態計算牌價,那麼那些外貿公司更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廣交會之前外貿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算報價和準備樣品,如果匯率大幅度波動,以大多數外貿公司的能力未必能及時核定出新的報價,那麼這次廣交會最後的成果就會非常的悲慘,實際上中國目前還是非常依賴廣交會的,秋交會雖然不如春交會那麼重要,但是畢竟一年只有兩次,對於我們現在貿易立國的基本狀況,而且貨幣重估權利基本上都在政府手裏,那麼肯定不會在這個階段推出,所以這個不確定性在這個時段內不存在,而我預期上漲將在一周內開始,因此可以做。
另外外匯,完全可以從中行門口的黃牛那裏再兌換一些,摺子換摺子,因此我決定做一把,結果是十幾天,大約10%。不過這件事也就就此打住了,因為我們這裏沒有晝夜服務的中國銀行,一般營業部5:00前後就關門了,而且每個營業部限制兌換3000美元,這樣你就需要跑多個營業部,一次完成之後,因為都變成了本幣,就要去黃牛那裏兌換了,老實說,我比較討厭和他們打交道。就是因此,這個套利的就沒有再繼續,因為覺得實在太麻煩了。
關鍵就在這裏了,如果這是楊百萬呢?我想這總比他當年異地去收購國庫卷容易多了吧,老楊很可能發現這樣的機會之後,就毅然決然的辭去公職,投入這個領域去,於此類似的就是所謂期貨市場的炒單,很多人不屑於這麼做的原因我想無非是兩個,一個是覺得辛苦,另外一個是覺得這麼做一點也不輝煌,我想,我們是不是應該問自己,究竟我們是希望追求到財富,還是希望舒舒服服、體體面面的獲得財富呢?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我的意思,我覺得困擾大多數人的問題,為什麼他們總是失敗或者不那麼成功?很可能是因為他們自身,而且是思想深處的某些問題沒有解決,他們不是單純的財富追求者,表面上他們想的問題很多,實際上支付了比那些更加成功的人更多的成本,或者說某種類似機會成本的成本高昂。比如90年代初的下崗風潮,很多南方的農民都沖進大城市大賺其錢,這一點城裏人又不滿又嫉妒,問題是一個農民和一個城裏人的比較,有兩個根本的不同--基礎不同,成本不同。基礎不同,誰都清楚,城裏人做任何事情總比農民要有優勢,起碼地緣上吧?另一方面,成本也是完全不同的,一個城裏人,很難接受每天工作到晚上9~10點,沒有公休和娛樂,……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實際上就我觀察,大多數的交易者,交易的根本是別的東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