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5日

一個投機者的心路歷程

第一階段,兩次放棄。出於對概率的錯誤理解,我認為知識是越多越好。基本面、技術指標、均線、K線、量等等,可以想到的都學,操作上是"看長做短",從基本面開始,一直到經典K線組合,對巴菲特的安全邊際、價值投資是崇拜的五體投地。好不容易選出自認得意的股票,模擬的結果卻是絕大多數輸錢。先別說其他,基本面我就是學不好,對我來說也許真的是太難了,要學好基礎起碼也得懂些會計、經濟學理論之類的東東,雖然我對這個有些興趣,但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只能是門外漢。我放棄了基本面,放棄了巴菲特(他在我心中永遠只能是神),也放棄了長線,中線。(我理解的長線是持股3年以上,中線半年以上)

接著我對技術指標著了迷,我學過的指標不多,才十幾個。之所以迷上它是因為每一個指標都是一個前輩的理念和心血的提煉,是思維的花朵,每個指標後面都有一段長長的故事。慢慢的開始試著根據指標的理念來理性組合一些指標(我不會編程,都是在腦裏面或紙上組合的),到後來我就乾脆不管什麼合不合理,想怎樣組就怎樣組(以為這樣就可以發現只有少數人在用的指標,人性的弱點啊)。某些時候好像感覺自己快要發現"真理"了,在相當一部分股票上行得通,但很快又被其他事實破滅了。最後放棄了指標,是因為書架上的那一疊厚厚的六合彩規律,那都是我以前的心血。指標和六合彩規律之間有太大的相同了,有些六合彩規律可以在一段時間內連准好多期,到你自己都不能相信,也可以一下子就錯了,有些連錯的節奏都有規律,但我無法判斷它什麼時候會錯,這正如指標,我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是有效的,六合彩規律出錯很容易接受,但我卻被股市指標後面的理念蒙蔽了好長一段時間而不得解脫。現在看來我覺得完全可以把A股票上的指標曲線放到B股票上,一樣可以發現其中是有"規律"的(這樣說不知道會不會太過分了,我知道不少人指標用得很好,但我不行)。

不懂得割捨,就不會得到另一些東西,兩次的放棄讓我感覺到原來缺陷也是一種美。

第二階段,沒有了基本面,沒有了指標,看似簡簡單單的K線一下子變得非常陌生,我完全看不懂它了。但沒有了指標,我必須得先從K線下手,沒法,只好重頭再學K線,什麼多方炮,空方炮,三紅兵,三小兵,108或是72種經典組合之類,我拿著書對著錢龍找,一個個的背,108或者是更多的K線組合,我試著去理解每種組合後面的理念和運用範圍,但實在是太多了,光把他們記下來就已經很不容易了,而且我知道隨著股市的發展,還會有更多的K線組合,我生怕掉了哪一個都會令我在某個時間犯大錯。不行,這樣搞下去我會成了個書架子的,我看了其他一些有關給K線分類的書,如K線六形態。才對K線有了些總體上的感覺,但在操作上還是很蒙懂,多數時候不知其所以然,思考一個股票時思維是斷斷續續,有時是前後矛盾的(當然不是只看K線,量和均線我也會看),開始試著去尋找合適自己的K線分類方法,後來是一本雜誌上的文章啟發了我,其中有一句大意是:股票在什麼樣的人手中?在堅定的人手中,還是在猶豫的人手中?(什麼雜誌忘了,但後來我知道這句話是出自《一個投機者的告白》)股票在什麼樣的人手中以後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而這個什麼樣的人就是什麼樣的心理。雖然說K線組合不能看出股票在什麼樣的人手中,但是它卻能給場內和場外的人都造成一個心理,而這種心理最後還是會反憒回場內來,對心理學我是很有興趣的,順著這一想法,我把K線分成了三大類,賺錢效應的K線,扯平的K線和輸錢效應的K線;三大類又根據心理特點每類又可細分為三類,賺錢並心理堅定的K線,賺錢並心理猶豫的K線,賺線並心理恐慌的K線,其他6類與此類推,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驗證,理出幾條標準,我把原來學過的K線重新整理歸入這9種之中(其中有一部分K線組合無法歸類,必須放到K線圖中才有效),對於新出現的K線組合我也很容易就可以理解。看到K線,我的第一動作就是把他歸類。這種與自己的興趣融合的K線分類方法讓我找到了股市中的第一幅地圖。你可能會說K線還是那些K線,怎麼分類還不是同一個形狀?開始時可能是為了方便自己記憶K線,但當後來它內化成一種理念時就不只是分類這麼簡單了。以前我會說K線有108種或是更多,但現在我認為只有9種,它們像是各種各樣的人,有的像是口袋賺足了錢,但還堅定不想賣的人;有的是已經輸光了錢卻還在猶豫要不要出來的人。

選擇使用日均線是出於對平均持股成本的考慮,這樣的一條線和K線組合結合運用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我不說大家都明白的。平均持股成本的分析方式不只日均線,我有去想過用籌碼,但我始終是解決不了"一個漲上去的股票,籌碼是從底部上去的,還是中段上去的,還是那個層面的籌碼自己在滾動"這樣的問題,而我認為這對理解大眾心理、持股的堅定程度是很重要的,而且它不是一條線,不方便比對,所以就沒敢去用。也想過根據自己的理念用公式程式去畫線,但我完全不懂編程,就算會,用其他公式去畫線也不可能真的就是成本線了(除非你得到了個股中每個人的交易資料,而這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接近平均成本;而日均線有同樣的效果,但卻是最多人在用的,那麼它對大眾心理上的影響那一定是最大範圍的,這可以和K線組合的心理分類相互呼應。

我最初是從60日均線開始的(得益于曾害我好苦的唐某的60日生命線),觀察K線在均線上上下下的規律並沒得出什麼效果,不過均線對股價的支持或壓制作用卻是存在的,但什麼時候用哪一根成了問題,而且這並不能帶來太多的利潤,一個穿過均線的大陰線就會讓你輸得很慘,這種情況並不少數。接著又根據一些書上的指示,去觀察多條均線雙叉,單叉後K線的特點,但相當多的情況是K線在均線交叉後是輸錢並心理向下K線或輸錢並心理猶豫的K線,連輸錢並心理向上的K線都不多,呵呵,蠃率連50%都不到啊;還有就是K線背離均線的情況等等都去試過,以均線作為指示的交易效果明顯不如單獨使用K線來的好,而且這種玩法和我的K線分類方法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要順勢而為就必須要利用好均線,均線對股票長期走勢的作用是毫無疑問的(我說的是短線中的長期,最多半年),但均線在短線交易中真得是無所作為的嗎,它僅僅只能是天氣預報?找了好些書,講來講去還是原來的那些均線交叉,均線回歸之類。某日在163上看股,把視窗點大點小的,哈哈,發現問題出在哪了,原來我老把注意力放到了那些看得到的線上,均線真真有意義的東東不是線,而是那些由多條均線劃開來看不到線的空白區間啊,這種由多條成本線(應該說它更多的是心理成本)構成的一個個區間就如一個個肉眼看不到的地形,如果說K線是兵那它也只能是因地制宜。更重要的是多條均線的排列方式和角度是一種"能量",排列方式的變化是質變,而角度的變化是量變。均線是一種連接K線和量的媒介,如果說股票價格和公司價值總是一致的,那它只會是一種近乎直線的線,它如一張弓,是K線和成交量在拉動它變成曲線。在我看來,均線就是股票的價格(只是這種價格是沒有小數點);而K線組合只是一種心理效應,是一面旗;成交量表示願意參與的人。K線與成交量用不同的節奏拉動均線,而這兩種節奏達到某種一致時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多條均線相互纏繞的橫盤。

不去過多的考慮K線在均線上或下的問題,反而讓K線心理分類和均線一下子很好的融合起來了。後來我在這種均線排列分區觀點下發展了一些小套路,一方面是方便自己選股,另一方面是方便發現在均線排列變化過程中自身的"能量"變化問題。

成交量是我認為最難的東東了,因為它太真實了,就算是莊家對倒那也是量,我花了好長的時間去把K線,均線,和量融合一體。我在消化均線分區觀點時就發現成交量變化和均線分區的變化有一種規律,我很好奇,想了好久。。。。。。(關於這點我不想說太多了,它對我太重要)。量是我整個思維系統的基礎,K線對大眾心理的影響有多大,如何定義K線的重要性,這些都得由量去判斷。買賣點的機會多少也得由量來決定。

最後這樣說吧,K線組合的心理效應吸引成交量,成交量的集中或耗散改變了均線分區的"能量"(我不知用什麼詞好,反正這個能量多少是以賺或輸多少錢來判斷的),均線分區的"能量"變化又影響了K線組合心理效應(如果你想更好的去理解它就得學會抽取關健K線,其他的K線先放一邊去,那不過是空間換時間的問題)。股票如一只三條腿的馬,啟動它的是量(量在製造K線組合),這三條腿用一種不至於把它絆倒的步調在跑,而線龍K線圖只不過是把這三條腿的步調拆開來描繪罷了。

我現在用的僅僅是一套思維系統,而且有些東西我根本無法進行量化。我是一個很想偷懶的人,一直想把這個讓我賺錢思維系統變成交易系統,這樣就可以很輕鬆的玩股,但一直都無法完成。

人性的弱點讓股市不斷地重複歷史,但狡猾的市場卻老改變它出現的節奏。可能永遠都別想懶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