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7日

BIS表示,各國央行應推進收緊政策進程,愈晚退出困難度愈高


來源:財訊快報
日期:2017/06/26 13:46 

路透報導,國際清算銀行(BIS)週日表示,全球主要央行應推進加息進程,並認為期間必須協調金融市場的一些波動。

BIS在其年度報告中寫道,全球經濟在過去一年信心大幅改善後,增長可能很快恢復長期平均水準。這份報告是該行數年來立場最樂觀的年度報告之一。儘管由於負債水平較高、生產率增長緩慢、政策火力減弱,因此仍面臨一些風險,但BIS表示,決策者應趁著經濟前景改善及其對通脹影響很小,加速“撤出”量化寬鬆計劃和結束創紀錄低位的利率。



BIS表示,新科技和工作實踐可能會壓制通脹,不過,如果失業率繼續下降,則應帶動(通脹的)正常化趨勢。

BIS經濟顧問兼研究主管申鉉松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由於我們現在要開始撤出已實施很長時間的極寬鬆貨幣政策,因此無論我們做什麼,都必須謹慎行事。如果太晚退出,完成退出的難度會大得多。即便路上會有一些短期障礙,堅持路線並啟動正常化進程也更為可取。」

申鉉松也提到,清除所有這些障礙“如果不是不可能”,也將是“非常困難的”。央行的良好溝通將非常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央行需要強大到足以應對任何動盪。

BIS認為中期內全球前景面臨四大風險。首先是通脹突然上升,這將迫使利率上升並打擊增長;二是與金融週期緊縮階段相關的金融壓力;三是保護主義抬頭;四是投資增長不能抵消消費走軟的影響。

第一個風險至少暫時還不太可能出現,申鉉松指出,主要經濟體增長加速之際通脹和薪資增長卻如此低迷,這點令BIS和其他機構一樣感到意外。

因此,對於央行而言,問題在於新技術和工作實踐是否從根本上改變經濟模型中的投入因素,以及是否還應該如此看重將通脹維持在一定水平--歐洲央行和Fed等央行的目標通脹率在2%附近。「通脹肯定不是唯一一個重要的變量...我們應該至少要同時關注金融市場狀況。」

從關注通脹擴展至關注金融市場狀況,可能需要全球大部分地區發生思維轉變,並可能加速升息週期。當Fed在10多年前啟動升息時,該央行用兩年的時間將指標利率從1%上調至5%,在17次政策會議上連續升息。而在當前升息週期,Fed在18個月的時間內僅將利率上調1個百分點。

BIS報告也提到,有關通脹形勢不夠明晰,也使得判斷升息週期還有多長的難度明顯加大。「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各家央行別無選擇,只能在沒有明確終點的情況下採取行動.」

這份報告還談及當前全球範圍內的另一大主題--保護主義,這可能是BIS認定的四大主要風險當中,最具破壞力的一個。

一份基於美國交通行業的研究報告估計,若美國針對來自墨西哥或中國的進口商品徵收10%的關稅,美國的勞工成本就必須下降大約6%,才能抵消“進口投入”成本的上漲。

對一些大型新興市場而言,還存在對於美元債務和信貸陷入長期擴張的擔憂。信貸擴張經常伴隨著房地產價格攀升,從而積聚風險。不過,低利率令外債償債率(debt-service ratio)基本低於關鍵門檻水平。

BIS貨幣與經濟部主管Claudio Borio說,「政策挑戰在於抓住當前的有利因素,讓經濟擴張的基礎更加牢固。首先而且是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在國內和全球範圍內增強經濟的韌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