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

VR前進主流市場?2017科技領域10大預測


來源:鉅亨網 
日期:2016/12/21 17:45

或許沒有一個產業比科技業更期待看到,能衝擊整個市場的預測及展望,以下為《TheStreet》整裡的 2017 年 10 大科技領域預測:

1. 手機硬體革新即將回歸

蘋果及三星 2016 年推出的智慧手機,硬體方面都僅是些微革新,因此 2017 年或許將帶來更大改變。這兩大廠傳都將讓新機搭載一體成型 OLED 顯示器。根據報導,蘋果盼明年 iPhone 能支援無線充電,三星則預備呈現可折疊式手機螢幕。蘋果同時也被傳對折疊式螢幕有興趣,但可能要等到 2018 年的 iPad 。硬體創新或有助於智慧手機市場回歸顯著成長。



2. 虛擬實境 (VR) 及擴增實境 (AR) 繼續開道前行

2016 年對 VR 硬體來說是重要的一年,包括 Facebook 的 Oculus Rift 、宏達電 Vive 、索尼 PlayStation VR 、 Alphabet 旗下 Google 所推的 Daydream platform 及英特爾 Alloy 計畫全都在今年推出。不過市場對這些產品的回應相當複雜,因為各產品取向及價位各有不同。

唯一在 10 月推出的 PlayStation VR ,銷售正見起色且應能持續至明年,而支援其他平台的相關軟體應會在明年改善。 VR 市場或許不會在明年大放火花,但應能慢慢向主流市場靠近。

VR 頭部裝置明年或許能吸引較多消費者,但 AR 頭部裝置可能會較受企業青睞。微軟 HoloLens AR 頭盔的多數首發 app 瞄準辦公室員工,而如果 Google Glass 「終於」要走向商業發行,可能會以企業導向版本為主。

3. 企業對無人駕駛態度更實際

今年有些汽車大廠承諾,未來幾年將讓自駕車上市,但實現承諾的幅度則是未知。光是要有機會開發能讓汽車安全且有效率自駕的硬體及軟體,就需要相當多的工程技術,以及許多實際上路的數據。

因此,車廠可能會開始考慮與敵手聯盟,因為感受到無人駕駛的挑戰性有多艱鉅。同時能期待看到他們考慮與 Google 合作,畢竟此搜尋引擎巨頭已具許多測試經驗,目前也顯然要繼續往更實際方向邁進。

4. 與電信業的企業合併強化

我們已見過「一對」大型協議 ── 戴爾與 EMC 、 Nodia 與阿爾卡特朗訊 (Alcatel-Lucent) ── 都是 IT 巨頭與電信設備供應方試圖在市場逐漸萎縮之際,收割成本協同的效益的組合。科技巨頭得處理非雲端科技支出進一步下滑,電信業者也面臨營收壓力,明年或許能看到更多這類合作協議。

5. 更多雲端服務公司會決定,與亞馬遜、微軟及 Google 合作更有利

Spotify 今年同意讓 Google 負責其基礎設備的需求,而頂尖雲端 app 新創 Salesforce.com 及 Workday 也決定與亞馬遜聯手合作。隨亞馬遜、 Google 及微軟等認為,領導雲端 app 及服務供應方進行他們自己的數據中心運作是不值得的麻煩,預期明年將有更多此類合作協議會是個安全賭注。

6. 推特及 GoPro 被收購,且市值或許會比目前還要低

唯一疑問在於,推特與 GoPro 在決定「賣身」或買家覺得這公司實在太便宜錯過可惜以前,還得經歷多少的財務損害。

7. 亞馬遜及 Facebook 對 Google 廣告帝國的威脅愈來愈顯著

Google 今年「不可或缺」的廣告營運相當不錯,但隨該公司變更手機搜尋頁面,對提升廣告營收成長的效果有限,明年開始環境可能愈來愈嚴苛。再加上 Facebook 廣告收入成長早已衝擊 Google 廣告業務,可能成為該公司手機廣告網絡的最大逆風。

8. 市場愈加欣賞 Google 在人工智慧 (AI) 的領先地位

Google 積極開發 AI 領域並不是新聞,但愈來愈多媒體及分析師將 Google 標籤為眾多 AI 領導者之一,而不是「唯一」。

然而,近期許多產品顯示 Google 機器學習的技能相當先進,除了 Google Assistant 等能與一些產品與服務應用之外,還有些是難以明顯察覺的應用,例如改善搜尋結果的品質,幫助廣告商優化他們的廣告內容及取向。它同時也在 Google 無人駕駛技術扮演要角,也支援並提升 Google 雲端平台用戶一些服務項目。

機器學習演算愈來愈聰明,因為他們被訓練能對更多的數據進行推算, Google 的演算技術或許將達至一個「境界」,使市場開始將之視為價值好幾十億美元的競爭優勢。

9. 與中國的貿易緊張,可能造成科技巨頭麻煩

隨川普威脅對中國進口品徵稅,且試圖讓製造業回流,市場不難想像,中國可能會強烈反彈,並進而衝擊科技業。

10. 雲端、晶片廠等的企業合併繼續維持,但財務融資可能轉變

此類許多協議都以債務融資來約定,但較高的利率及強勁股市,可能會使更多企業開始思考,以股票而不是債務進行融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