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爾街日報
日期:2016/10/07 09:01
全球金融系統近年來度過了英國脫歐公投、中國經濟減速和新興市場動盪的難關。
不過,在有關全球金融穩定和全球經濟體財政健康的最新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提醒稱沒有理由感到自滿。
IMF貨幣和資本市場部副主任達特爾斯(Peter Dattels)表示,在經歷了這些短期風險後,市場波動性有所下降,發達經濟體股市也實現了上漲;但是,中期風險正在積累,充滿挑戰的新時期即將到來。
IMF列出了金融系統面臨的三大主要風險。
首先是歐洲銀行業面臨的長期盈利能力危機。很多銀行未能清理資產負債表上的遺留債務,投資者日益懷疑這些銀行在當前結構下能否依然盈利。
這並非只是市場的感覺。IMF估計,近來銀行股的大跌行情可能到2018年都會限制銀行的放貸活動。IMF還調查了280多家銀行(涵蓋了歐美銀行系統的大部分銀行),以了解經濟復蘇是否足以推動這些銀行實現長期盈利。雖然絕大多數美國銀行通過了調查,但近三分之一的歐洲銀行未過關。
銀行業首先需要解決大量存在的不良貸款。這需要銀行業主管部門改進在無力償債方面的法規,多年來IMF已就該問題一再向歐洲提出建議。該機構估計,如果官員們最終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歐洲銀行業可以在這方面從淨損失850億歐元變為淨收益600億歐元。
歐洲銀行業還需要進行重組,以提升效率。IMF估計,考慮到如此多的銀行分支機構只吸收了極少比例的存款,應該關閉該區域三分之一數量的分支機構,並將更多客戶轉移至數字櫃員機,這將削減180億美元的運營支出。
其二,新興市場風險的最前沿是公司債務問題。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和中國經濟意外放緩一起造成的沖擊已令私營領域債務飆升,這成為借款人和更廣泛的新興市場經濟體所面臨的主要威脅。
IMF表示,盡管發達國家的低利率已經為很多新興市場公司重組資產負債表贏得了時間,但違約率可能上升。IMF警告稱,很多新興市場的金融體系需要增強資本緩沖來應對這些損失。
許多國家風險債務的規模已處於危險的高水平,印度、巴西、阿聯酋和中國尤其如此。如果情況意外惡化,例如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下跌、中國經濟更快速地放緩,或是美國加息步伐快於預期,債務規模可能會以危險的速度上升。
此外,中國的債務規模遠高於許多新興市場水平。雖然包括IMF在內的許多經濟學家表示,中國政府的資產負債表足以應對危機時期債務從金融領域轉移的情況,但即便這種觀點是正確的,也不意味著這種情況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沖擊,導致程度更深的經濟放緩,並影響全球增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