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報資訊
日期:2016/08/11 08:06
「811匯改」今(11)日滿1周年,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公布「2016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指出,去年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增長逾2成。展望未來目標,將進一步拓展人民幣跨境投融資管道。
人行在報告中表示,2015年,國際貨幣基金(IMF)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不過去年8月11日,人行放手讓人民幣中間價重貶逾1.8%,創21年來最大單日跌幅。人民幣重挫不僅一度影響大量資本從中國外逃,外界也憂心會影響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時隔一年,報告統計,去年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合計12.1兆元人民幣,較前年同期增長21.7%,占同期本外幣跨境收付總額的比重達28.7%。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統計,去年12月,人民幣已是全球第3大貿易融資貨幣、第5大支付貨幣與第5大外匯交易貨幣。人民幣國際化仍在穩步邁進。
報告指出,未來將逐步完善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包括進一步擴大經常項目人民幣跨境使用,同時拓展人民幣跨境投融資管道。並將和各國繼續展開雙邊貨幣合作,使人民幣的儲備貨幣規模逐步增加。
新華社昨天亦發表評論,指出811匯改滿周年以來,中國外匯市場已進入多重均衡狀態。憑藉「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和「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指數」兩大匯率調節工具,中間價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和透明化,市場也逐漸用更加開放的視角看待人民幣匯率。
評論認為,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呈現明顯的雙向浮動,匯率彈性增強,匯率預期平穩。在逐步完善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之時,人行與市場溝通的能力大幅提高,有效地穩定了市場預期。
報導援引市場人士稱,展望下半年,全球金融市場仍存在巨大不確定性,美國升息更加謹慎,中國如果能保持市場穩定,讓國內外市場充滿信心並營造良好預期,人民幣亦有望成為國際資本的避風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