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日

債券違約,陸央企國企占近7成


來源:時報資訊
日期:2016/08/03 08:34

近來大陸信用債違約事件頻發,今年以來已有將近25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債券發生實質性違約,規模超過了去年的兩倍。其中將近7成來自大陸央企和國企,成為信用債違約「重災區」。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據統計,從2014年至2015年,大陸信用債市場總計違約金額128億元。而今年截至7月底,共18家發行主體的38檔債券違約,違約金額247.6億元。今年違約金額已是去年的2倍之多,情況很不樂觀。

按照發行方式來看,違約的私募債共20檔,涉及金額92.6億元;公募債18檔,共155億元。從行業來看,鋼鐵、煤炭、有色這些過剩產能集中的傳統行業情況最為嚴峻,其他如農業、食品、物流等行業也出現多起違約。



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的違約事件中,涉及民企9家、金額近28億元;央企子公司和地方國企6家,但是金額卻達164.7億元之多,占違約總金額的66.5%。

中信證券研究部總監、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全球外需下降、貿易下滑,間接導致了船舶、物流這些週期性行業的蕭條,此外,企業自身的經營問題、盲目的擴張等也導致債務負擔沉重。

明明認為,煤炭、鋼鐵等產業主要集中在央企和國企,而現在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就是讓過剩產能退出,在此背景下,央企和國企出現「違約潮」並不意外。

此外,違約債券後續的處置也備受關注。今年違約的債券中,只有7檔債券、37.1億元足額兌付,比例僅占全部違約金額的15%,其他債券仍在拖欠。而已償還的裡面,只有川煤和中煤華昱屬於國企和央企子公司。由此可看出,央企和國企在違約債券的後續解決上,難度比民企大得多。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貨幣理論與政策研究室主任彭興韻先前更分析,國有企業一旦出現違約,債權人所面臨的風險其實比一般民企還要高。由於民營企業的產權關係相對明確,信用聲譽關乎未來融資難度,甚至很多民企股東甚至不惜賣掉資產來還債。

反觀央企,是否能夠償付非由本身能夠決定,端賴整個國家的政策制定,以及國家層面對債務處置的政策方向。而地方國企解決違約的關鍵往往地方政府的態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