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3日

不安的中東 全球經濟的痛


來源:經濟日報
日期:2015/10/10 02:59 

當今地緣政治風險中,動盪最大的莫過於從馬格里布延伸到阿富汗-巴基斯坦邊境的地帶。率先爆發「阿拉伯之春」革命運動的三國中,利比亞已成為失敗國度,埃及恢復極權統治,突尼斯政經情勢正因恐怖攻擊而動盪不安。

北非動亂正蔓延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聖戰者已掌控薩赫爾地區(Sahel),並正往東向非洲之角滲透。和利比亞一樣,伊拉克、敘利亞、葉門和索馬利亞也陷入內戰。

此區的動盪殃及原先安全的國家。逃離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難民湧入,正動搖約旦、黎巴嫩甚至土耳其。與此同時,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仍未解決,加薩的哈馬斯和黎巴嫩的真主黨,都代表暴力衝突的長期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這個地區大部分遭戰火吞噬,石油價格仍然暴跌。昔日此區的地緣政治動盪曾引發三波全球衰退。

1973年以阿戰爭導致石油禁運,油價暴漲兩倍,導致1974至1975年的停滯性通膨(高失業和通貨膨脹)。1979年伊朗革命導致新一輪禁運和油價暴漲,引起1980至1982年全球停滯性通膨。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油價再次飆漲,引發1990至1991年美國和全球經濟衰退。

這回中東動盪遠較前幾次嚴重、範圍也更廣,油價卻未出現「恐慌溢價」,去年來反而大跌。何以致此?

和過去不同,今日中東的動盪並未造成供給衝擊。即使在伊斯蘭國(IS)控制的伊拉克部分地區,石油也持續生產,透過走私賣到外國市場。而伊朗石油出口制裁逐步取消的展望,意味大量外國直接投資將湧入伊朗,進一步提升石油生產與出口能力。

的確,全球石油過剩。美國頁岩能源革命、加拿大油砂,以及墨西哥能源部門開放私人和外國投資帶動石油增產的前景,已減少對中東供油的依賴。

隨著美國邁向能源自主,美國與西方盟邦可能認為中東戰略重要性式微。殊不知中東戰火可能從多方面危及世界穩定。

首先,這些衝突中有一些可能導致實際供給中斷。二,內戰產生數百萬難民,給歐洲經濟與社會製造不安,勢必衝擊全球經濟。三,長期的苦難與絕望將把一些阿拉伯年輕人轉變成新一代聖戰者,伺機在歐美發動恐怖攻擊。

因此,如果西方忽視中東,或僅靠軍事手段解決中東問題,而不是投入外交和金融資源支持經濟成長和就業創造,中東的動盪只會惡化。後果將在未來糾纏著歐美,也將成為全球經濟揮之不去的陰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