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8日
經濟表現低迷 美國復甦已經完結?
來源:華爾街日報
日期:2015/05/28 11:10
本週出爐的數據或許會顯示﹐美國經濟在今年年初出現收縮﹐而這種情況通常只會在衰退期才會出現。咨詢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日前問道:美國經濟復蘇就這麼毫無預警地完結了嗎?
從堅挺的股價﹐到大規模的招聘﹐從所有這些與之相反的證據來看﹐答案可能是:不。
然而﹐美國經濟的低迷表現卻反映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德國和日本過去10年的經歷已經表明﹐當經濟增長的潛在趨勢過於接近零時﹐這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很容易淪為負增長。美國如今的形勢比德國和日本都要好﹐但和它們一樣﹐美國也在努力克服週期性和結構性難題﹐這些問題可能使一些季度出現經濟負增長﹐甚至出現衰退也有可能。而如果決策者不加以重視﹐美國就可能出現更多與德國和日本相似的地方。
美國經濟可能出現衰退﹐這并非杞人憂天。如今﹐經濟復甦已持續了近六年時間﹐超過了戰後平均水平。失業率接近5%﹐這通常相當於充分就業。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耗盡閑置產能和勞動力來實現週期性提振的能力正逐漸消退。
另一方面,經濟週期一般不會自行結束。它們通常是因利率上升、金融危機或其他衝擊因素(例如油價上漲)而被終結,這些因素會引發需求減弱,導致產出和就業下降,然後再反饋到需求上。
目前經濟衰退初期的常見信號寥寥。通脹率是太低,而不是太高。油價在下跌。即使將非自願兼職者計算在內,仍有不少閒置勞動力。正是這些原因的存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才一直都沒有加息,利率自2008年以來一直處在接近於零的水平。
而最為重要的是,失業率持續下降。從歷史情況來看,失業率下降與經濟擴張緊密相關。
不過,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失業率之間的關聯並非牢不可破。隨著人口老齡化,勞動人口可能縮小,從而可減少就業崗位的產出下降就不太可能體現在失業率上升上。如果生產率(人均產出)也同樣持平,就更容易使得在產出下降的同時,失業率不會上升。
這就是當今越來越多國家的現狀。大多數發達國家正在走向老齡化,正如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Conference Board)在近期報告中指出的,這些國家的生產率已經連續數年出現下滑。
美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僅增長0.2%,但經濟學家預計週五公佈的數據將顯示GDP增速被向下修正為負值。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將是本輪擴張期中第三次出現季度萎縮。美國前三輪經濟擴張依次發生在1982-1990年、1991-2000年以及2001-2007年。而在這三輪擴張期中,GDP從未出現過季度下滑。
經濟最近的負面表現可以歸因於壞運氣和反常的數據。最近幾年的冬季(例如去年冬季)格外寒冷。碼頭工人的罷工以及原油開採量的下滑也給經濟帶來衝擊。GDP數據可能受到經濟活動的週期性、季節性下滑的影響,而這些因素本該被過濾。
但就像日本和德國一樣,政策變化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在歐元區放鬆貨幣政策之際,美聯儲官員多次預測將通過在年內啟動加息來收緊貨幣政策,美元因此大幅上漲,這打擊了美國出口。
在潛在增長率乏力的情況下,此類衝擊造成了更深遠的影響。美國經濟自上一次衰退以來的平均增速僅為2.2%,同時,美國嬰兒潮一代步入退休年齡,勞動力增長放緩,生產率降至197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有鑒於此,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趨勢可能會進一步下行。
在全球低增長背景下,決策者沒必要把每一次季度下滑作為衰退的證據。但他們也必須謹慎行事,應避免那些可能把季度下滑演變為衰退的決策錯誤。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