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日
英國不應把復蘇當作成功
來源:時報資訊
日期:2014/07/03 06:10
英國經濟正在強勁增長——我很高興地承認,它遠比我預期的強勁。那麼這就萬事大吉了嗎?並非如此。英國經濟不平衡,而且增長前景不樂觀。英國不能錯誤地把當前的復蘇當作成功。
這並非是否認好消息。共識經濟學公司(Consensus Economics)的數據顯示,預測家們預計英國經濟今年將增長3%,相比之下,他們預計美國增長2.2%,德國增長2%,日本增長1.5%,而歐元區僅增長可憐的1.1%。英國央行(BoE)在實現通脹目標方面比歐洲央行(ECB)做得更好。在截至今年4月的一年裡,英國通脹率達到1.8%,而歐元區為0.7%。英國的失業率也在下降。在截至今年4月的3個月里,英國失業率為6.6%;而在一年前則高達7.8%。
經濟快速增長、失業率不斷下降再加上通脹符合目標:人們對所有這些表現還能有什麼不滿意?
答案在三個方面。首先,2014年一季度英國經濟規模仍略低於6年前,僅比2010年大選前的一季度高出6%。這是一種極為疲弱的復蘇。其次,正如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Mark Carney)在倫敦金融城市長官邸(Mansion House)發表演講時所指出的那樣,英國經濟仍然過度杠桿化。卡尼表示:“住房市場顯示出過熱的跡象。”他補充稱,英國經常賬戶赤字目前處於創紀錄水平。最後,溫和增長加上失業率不斷下降意味著生產率增長乏力。
所有這些均突顯出英國經濟面臨的巨大挑戰。英國政府出台的財政政策是否是恢復經濟增長的最佳方式,我們可以留給歷史學家去檢驗(我堅決認為它不是)。其他兩個問題不容忽視:一個是經濟失衡的規模,另一個是供應面的黯淡前景。
一個明顯的問題是,英國房價再次飆升,同時家庭仍負債纍纍——平均而言,家庭債務達到可支配收入的140%。貸款額與借款人年收入之比較高的抵押貸款,在新增貸款中比例高於以往任何時候。英國央行的回應是謹慎的。它正在向銀行詢問,如果銀行利率比抵押貸款發放時上漲3個百分點,借款者是否仍能償還房貸。它還要求,在新增住房抵押貸款中,貸款金額達到借款人年收入4.5倍的貸款所占比例不得超過15%。
這些措施旨在確保,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銀行依然保持生命力。因此實現供需平衡的任務將落在貨幣政策肩上。英國央行行長就此指出,要想完成實現這一平衡的任務,“很可能需要隨著經濟擴張加速而逐步、有限地加息”。他說,第一次加息的時間日益臨近。然而,這不應意味著加息迫在眉睫。薪資漲幅很低:在截至今年4月的3個月里,整體薪資同比僅上漲0.7%。英國經濟中還可能存在產能大幅過剩,很可能比最近就業上升所顯示的還要嚴重。隨著投資復蘇,產能理應會更為快速地增長。此外,鑒於家庭背負著沉重的債務,當利率上升的時候,它們可能會比以往對經濟造成更大的沖擊。英國央行在收緊政策時必須保持謹慎。
遺憾的是,即便英國央行成功地實現了供需平衡,它也不可能解決需求結構性失衡或供給增長疲弱的問題。
就結構性需求失衡而言,閑置產能加上巨額的經常賬戶赤字和財政赤字,讓需求再平衡變得很難。2013年,英國政府財政赤字高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8%。與此同時,英國為了給支出籌錢,舉借的外債總計達到GDP的4.1%。假設這麼做消除了財政赤字,但國際收支逆差不會消除。因此私人部門必須累積相當於GDP 4%的赤字,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有小幅盈餘。要做到這一點,唯一的好辦法就是大舉投資(但這極不可能)。
這樣的大舉投資也是解決第二個挑戰的必要條件:改善供給。沒錯,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有所改善。但在2014年第一季度,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只占到GDP的8.2%。這不足以產生應對老齡化和債務問題所需的生產率增長。此外,無論是從社會還是從經濟方面考慮,英國都不得不大幅增加住房投資。
多多減少自滿自得情緒是正確的。英國經濟終於復蘇是好事。但英國應該關註的並非是英國央行能否實現需求與如今已經縮小的現有和潛在供給之間的平衡,而是未來需求模式是否會證明是可持續的,並且有助於供給更為迅速的增長。這方面的徵兆並不樂觀。政客們如何回應?他們似乎什麼也說不出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