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日

香港面臨大陸債務陷阱


來源:華爾街日報/Craig Stephen
日期:2014/06/30 14:53

香港銀行業對大陸的大規模放貸已經引發越來越多的機構發出預警,也許過不了多久,香港又會有另外一個抱怨大陸的理由。

這一潛在的債務陷阱正日益受到投資者的關注,此前分析師和監管者接連對香港銀行業對大陸的貸款發出了警示性評論。

穆迪(Moody's)上週警告稱,香港銀行業對大陸實體的貸款擴張速度過快,存在風險。該機構早些時候也曾發出此類警告。穆迪稱,2013年香港對大陸貸款增長了29%,達到2.3萬億港元(約合2,970億美元),佔當地銀行總資產的20%。

穆迪稱,由於這增加了香港銀行業受到大陸經濟和金融弱點影響的可能性,因此帶來信用挑戰,也為某些銀行的流動性狀況和資本水平造成壓力。



對於香港向大陸正在放緩且看上去很脆弱的經濟提供的大量貸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香港金管局最近也表達了類似擔憂。

今年早些時候,券商Jefferies形容香港銀行業對大陸的貸款呈現拋物線式的增長,它認為這對香港而言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2009年時香港銀行業對大陸的貸款幾乎為零,而目前已經達到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的150%。

這樣的增長速度說明,我們這裡討論的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現象,這一現象的出現恰逢全球各大央行推行大規模定量寬鬆措施以及中國採取一系列措施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之際。這還意味著,由于同時面對兩種截然不同的金融系統,評估這樣的風險水平是一項幾乎史無前例的挑戰。

我們能夠肯定的一點是,香港的貸款目前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大規模。本月早些時候,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計算得出,香港對大陸的金融敞口已經達到7,980億美元,而亞太地區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銀行對大陸的金融敞口總規模才為4,000億美元,這其中主要包括澳大利亞、日本、澳門、台灣和新加坡的銀行。

除了大陸經濟放緩擔憂給貸款組合造成的影響之外,大陸銀行系統自身的各種問題也可能帶來波及。

一直以來,人們對大陸的信貸質量持懷疑態度,尤其考慮到對問題貸款進行滾轉的做法。與此同時,在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里,影子銀行業務以及理財產品規模的迅速擴大令風險上升至一個新的層面。

最近幾週,有關金屬被用作貸款抵押品的不當行為被曝光後,市場出現波動。這些被用於換取貸款的金屬要么并不存在,要么則被多方重複用作抵押品。

考慮到以上幾點,長久以來留給人們的印象是,大陸的貸款活動不適合那些膽小的人。

然而,對於所有這些令人生畏的、有關缺乏監管的銀行業務的案例來說,總是有一個令人安心的回答,那就是北京的扶持。人們普遍都認為,至少對於大陸國有銀行來說,政府有能力為可能出現的任何損失提供支持。

但那些向大陸提供貸款的香港銀行會怎麼樣呢?這些銀行是否也會獲得北京的支持?

對於大陸銀行的香港附屬公司,存在著貸款擁有隱性擔保的看法。但是對於香港私營機構來說,“一國兩制”不太可能讓它們也有這種待遇。也許個別銀行將只能依靠擁有足夠的“關係”來確保貸款得到償還。

這種出現尚不久的香港-大陸借貸關係還有其他方面的影響。中國通過香港借款的程度意味著,其不再能夠聲稱自己擁有自給自足的銀行系統,即事實上不會受到外部信用事件衝擊。

要注意,香港機構目前之所以流動性充沛,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全球主要央行實施的一些極度寬鬆貨幣政策。

一個潛在風險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擰小流動性龍頭與香港向中國其他地區放貸之間的互相作用。如果這導致香港流動性高度充沛的現狀發生逆轉,則可能還影響到中國大陸信貸環境,因為到那時銀行會收回貸款。

糟糕的情境將是發生來自中國大陸的違約和不良貸款。而且,如果這導致目前處於極低水平的香港銀行間利率飆升,那麼情況可能很快惡化。

香港通過銀行間市場為其發放的按揭貸款融資的程度很高,這意味著危機還可能會蔓延至房地產市場。

有一點可以確定,即如果對中國大陸的過度放貸反彈回來衝擊了香港房地產價格,那麼將會湧現更大量的抗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