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9日

放任通膨減緩 非良藥


來源:經濟日報
日期:2014/05/18

許多關於長期停滯可能性的討論都聚焦在美國數據,部分原因是這些數據較容易處理。但正如卡敏斯加(Izabella Kaminska)與麥金托希(James Mackintosh)所言,歐元區似乎比美國更接近「日本化」。所以是否有一些歐洲的結構改變會導致需求持續減弱,除非採取政策來抵銷這種效應?

的確有。從人口結構說起: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勞動人口成長放緩,將導致投資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下滑,原因是為員工擴建新廠、辦公大樓、房屋等基礎設施的需求減少。而若我們檢視美國、歐元區及日本的勞動人口數據,可以發現歐洲目前正處於日本1998年的狀況;也就是我和其他擔心日本的學者開始認真討論流動性陷阱的時候。



人口結構改變也將終結不斷提高的槓桿。在美國,我們專注於研究持續增長的家庭債務是2008年之前的需求主要來源,這個現象將不會再次出現;在歐洲,大致相同的事情正在上演,但另一個現象「大量資金流向周邊國家」也是合理的觀察指標,且即使撙節的陣痛消退,資金也不會回流。這些資金在危機前占了整體歐洲需求的一大部分。

因此,在勞動人口萎縮及缺乏資本流動泡沫提振需求之下,歐洲極可能將面臨比過去低很多的實質利率。

這意味放任通膨減緩是個非常不智的點子,不論最終是否會演變為全面通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