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5日
新興市場麻煩大了!
來源:經濟日報
日期:2014/02/05 02:46
去年春季聯準會準備縮減量化寬鬆政策(QE)引發衝擊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動盪,如今已再度席捲而來。這一回是由多重事件引爆:阿根廷當局不再干預匯市以避免外匯存底流失,導致貨幣危機;中國經濟數據轉弱,以及土耳其、烏克蘭與泰國的政治持續動盪。
這個新興市場的迷你完美風暴透過全球投資人的風險規避操作,很快蔓延到先進國家股市,但更深層的原因是,許多新興市場陷入真正的麻煩。
名單包括被稱為「脆弱五國」的印度、印尼、巴西、土耳其與南非,它們的財政與經常帳都是赤字,成長率下滑,通膨高於目標,且今年將舉行國會或總統大選,政治充滿不確定。但另外五國─阿根廷、委內瑞拉、烏克蘭、匈牙利與泰國同樣脆弱。他們全都有政治或選舉危機,其中有多國財政政策寬鬆,一些國家的外部失衡與主權危機正在增溫。
被過度吹捧的金磚五國則已跌回現實。巴西、俄羅斯與南非今年成長率將低於美國,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幅不到2.5%,中國與印度成長率大幅減緩,而中國與俄羅斯人口減少則削弱成長潛力。
中國還面臨由信貸引發投資熱潮所產生的危機,地方政府、國營企業與房地產公司過度借貸,嚴重弱化銀行與影子銀行的資產組合。大多數如此大型的信用泡沫最後總是難逃經濟硬著陸,而中國的經濟不可能全身而退,因為推動高額儲蓄與固定投資轉為民間消費的再平衡成長改革太緩慢。
去年新興市場動盪的深層原因也尚未消失。首先,中國硬著陸的風險對新興亞洲、全球商品出口業者與先進國家形成嚴重威脅。同時,聯準會開始縮減資產收購,利率即將走揚,導致數年來流入新興市場的已開發國家資本如今撤離這些國家。另一個原因則是商品的超級循環告終。
這些風險將不會迅速消退,因為中國的成長不可能加速並推升商品價格,聯準會加速減碼QE,上述新興國家直到選舉後都不可能進行結構改革,現任政府擔心緊縮財政、貨幣與信用政策會導致壓抑成長。的確,許多新興市場政府未能充分緊縮總體經濟政策,已導致另一輪貨幣貶值,再引發通膨攀升風險,並危及支應雙赤字的能力。
不過爆發全面的貨幣、主權債務與銀行危機的威脅仍低,就算脆弱五國亦然。因為這些國家都有彈性匯率,有龐大的資金準備對抗貨幣與銀行業資金流失,以及較少的貨幣錯置(例如大量借貸外幣為本國幣資產投資融資)。許多國家還有穩固的銀行體系,雖然公共與民間債務比率攀升,但水準仍低,無法償債的風險很小。
長期而言,對新興市場看法樂觀可能是正確的。許多國家有穩固的總體經濟、財政與政策基本面。再者,脆弱五國在內的多數新興市場中期基本面依然穩健,因為都市化、工業化、人均所得持續成長、人口紅利、更穩定的中產階級興起、消費社會崛起,以及一旦開始實施結構改革,產值有快速增加的機會。
但許多國家仍然面臨艱困的短期政策權衡情況─是否應該及早緊縮貨幣與財政政策。他們面對的外部風險、全球總體經濟與結構上的脆弱體質,將讓短期前景烏雲罩頂。未來一、兩年在更穩定與市場導向的政府落實更穩健的政策前,許多新興市場仍有崎嶇難行的路途要走。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