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6日

2014年應關注的五大中國商業趨勢


來源:華爾街日報/Carlos Tejada
日期:2013/12/30 12:22

2013年以中國瀕臨諸多重大挑戰的邊緣而畫上句號。隨著中國經濟逐漸成熟,出口和基礎設施支出等舊有的推動力從一定程度上失去作用,外界普遍預計2014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將再次放緩。北京推出了一系列提議,以便保持未來幾年經濟持續增長,但計劃不夠詳細具體。此外,目前尚不清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高層領導人是否有決心或政治影響力來實施計劃。

對外國企業來說,除這種不確定性外,其他領域也存在各種挑戰。勞動力成本在上升。監管在加強。中國本土競爭對手在適應並創新。有鑒於此,一些企業在更多押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時,開始三思而後行。奢侈品牌因北京的反腐行動而受到牽累。中國從來都不是容易開展業務的地方,但如今挑戰似乎在增加。

好消息是,在未來很多年無法保持兩位數經濟增速的同時,中國仍是希望之所在。該國是世界第一大汽車、智能手機和食品消費國。企業正在押注,中國不斷壯大且日益成熟的中產階級將更多支出來確保他們的食品和汽車是安全的。中國人一直以來都有勤勞的美名。如今他們似乎比以往更願意享用一頓美食或一杯美酒,或是花錢感受一下美國式的無聊消費主義。中國刺激消費的努力一直緩慢得令人失望,但的確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馬年即將來臨之際,“中國實時報”欄目將關注幾大商業新聞,作為評估未來一年中國市場的標準。

1. 本土競爭對手在崛起

蘋果(Apple)。三星(Samsung)。還有……小米(Xiaomi)?這家小型智能手機初創公司正在幫助顛覆一個曾經被大型外國公司所主導的電子設備市場。憑借其定價極低、搭載各種獨具其特色的谷歌(Google Inc.)安卓軟件的手機,小米目前在中國佔有5%的市場份額。這樣的公司並非只有小米一家:在一個西方品牌最具吸引力的汽車市場,長城汽車(Great Wall Motor Co.)公布說市場份額小幅上升。

如今,百勝餐飲集團(Yum Brands Inc.)旗下肯德基(KFC)等頗受歡迎的快餐公司的競爭對手除了麥當勞(McDonald's Corp.)外,還有中國本土公司許留山(Hui Lau Shan)和真功夫。一家不起眼的國有企業開始擊敗外國競爭對手,佔據極好的門店位置。即便是在醫療設備這一高度精細的領域,本土公司也對波士頓科學(Boston Scientific)等公司形成了競爭。在海外,聯想集團(Lenovo Group Ltd.)、華為(Huawei Technologies Co.)和中興通訊(ZTE Corp.)繼續在其相應的市場奪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2. 重新思考大型交易

中國海洋石油(Cnooc Ltd.)去年完成了對加拿大尼克森公司(Nexen)的收購,這是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海外收購案,也是中國最雄心勃勃的獲取海外資源的舉措之一。但就在該交易簽署的同時,自然資源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過去10年自然資源的繁榮曾界定了這樁交易的前景,如今這種繁榮似乎從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後勁。在美國,各種新技術導致能源供應過剩。由於新技術、新發現和效率的提高,其他大宗商品的價格也紛紛下跌。

中國開始以更加批判性地眼光看待海外資源交易。中國大規模的主權財富基金正在重新思考專注於資源豐富的加拿大的策略。毫無疑問,中國將繼續在海外收購資源,因為仍存在需求,而且價格可能變得更有吸引力。不過,新的一年可能給資源交易帶來新的疑問,更強調在收購資源的同時考慮到消費者,比如過去兩年裡對Weetabix和AMC影院等品牌的投資。

3: 中國的汽車銷售風潮 

中國人喜歡汽車。2013年前11個月,包括大小車型在內,中國市場共售出了接近2,000萬輛汽車。連續幾年受美歐市場需求疲軟拖累的全球汽車業對中國的需求如飢似渴。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 Co.)、大眾汽車(Volkswagen AG)和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均啟動了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而寶馬(BMW)和大眾汽車旗下的奧迪(Audi)等豪華車品牌也有自己的擴張計劃。問題是這場風潮可以持續多久就不得而知了。

已經打敗本地制造商而主導了中國汽車市場的外國汽車廠商開始彼此爭奪市場份額。中國汽車行業產能充足,但外國廠商和本地合作伙伴仍在建設新廠。行業人士預計,產能增加將首先對本地廠商造成沖擊,原因是中國消費者不介意多花錢購買外國品牌。但日本汽車品牌在2012年中日領土爭端激化後遭遇的抵制表明境況也可能瞬息萬變。另外,監管活動也會對汽車行業產生影響。

4: 中國中央電視台佔據輿論制高點

如果今年外企高官們在收聽新聞時感到一絲恐懼,那也無可厚非。中國的國家媒體中央電視台和一些其他主流媒體今年藉保護中國消費者之名曝光了一系列外國企業。在執法部門指控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 plc, GSK)行賄時,中央電視台播放了採訪中國高管的畫面,他們描述了自己如何團結醫生、醫院管理層和當地官員。葛蘭素史克表示,部分雇員可能存在違法行為,正在配合調查機構的工作。

其他面臨指責不過程度較輕的公司包括蘋果公司(Apple Inc.)、大眾汽車(Volkswagen)和星巴克(Starbucks Corp.)。但隨著年末臨近,中央電視台所抨擊的某些問題則引發了公眾的各種強烈反應。一個批評星巴克咖啡定價的節目在網上遭遇了嘲諷。與此同時,一篇宣稱某些地產開發商欠稅的評論性報導則遭遇了一些行業高管直接而且不同尋常的公開挑戰。這些報導表明中國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在上升,這對於一個經歷了諸多商品質量醜聞的國家來說是一個積極的進展,但企業也需要為官方媒體的各種審視做好準備。

5: 中國會扼殺社交媒體革命嗎?

中國不會創新?新生代的初創企業正在改變人們的這種刻板印象,它們創造了一種新的不平常的方式,讓中國人通過他們的電腦和智能手機實現社交活動。騰訊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td., 簡稱:騰訊控股)研發的微信(WeChat)移動聊天軟件在國內廣受歡迎,並且正在向國外市場擴張。在受到外國投資者質疑兩年後,中國的科技公司又開始重返美國上市。現在社交媒體面臨一個問題:監管機構接下來會怎麼做?

今年秋季中國政府加強了對社交媒體的審查,特別是非常受歡迎的網絡評論部分,這似乎是為了控制網上評論對公共輿論的影響。一項調查顯示,新浪(Sina Corp.)微博(中國最受歡迎的微博平台)的活躍度立馬出現下降。上述審查只是社交媒體最新受到的壓力,並導致了微信的流行,後者的內容不會像微博那樣迅速在網上流傳。如果中國積極加強對言論的控制,其他的社交媒體可能會面臨官方的審查。社交媒體是中國最具創新精神的行業之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