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2日

先進國新興國 一起吹泡泡


來源:經濟日報
日期:2013/12/12 02:54

市場普遍同意,一系列房市泡沫的破裂,引爆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和其後的衰退。美國的例子眾所周知,但銀行監管鬆散和政策利率偏低,也助長英國、西班牙、愛爾蘭、冰島和杜拜吹起類似泡沫。

如今,五年過去,瑞士、瑞典、挪威、芬蘭、法國、德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和英國的倫敦,就算沒明顯吹出大泡泡,也看見泡沫蹤跡。至於新興市場,香港、新加坡、中國和以色列,以及土耳其、印度、印尼和巴西的主要大城,都有泡沫出現。

這些經濟體房價吹泡泡的跡象包括:房價快速上漲、房價所得比居高不下且持續攀升,以及房貸占家庭債務比偏高。在大部分先進經濟體,極低的長、短期利率是造成泡沫膨脹的主因。



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情況較複雜。以色列、香港和新加坡等人均所得高的國家,通膨率低,希望維持低利率以防貨幣升值。土耳其、印度、印尼和巴西在內的其他國家,則受困於高通膨,通膨率甚至高於央行目標區間。中國和印度的儲蓄都拿來買房,因政府的金融抑制政策,使民眾幾乎沒有其他可用來對抗通膨的資產。許多新興市場城市化速度突飛猛進,住房供不應求,也推升房價。

由於央行擔心利用政策利率對抗泡沫的副作用,大部分國家都依賴總體審慎法規和對金融體系的監管來打房。

他們多半採取溫和的總體審慎政策,因為決策者也受到政治力牽制;當央行或執掌金融穩定的主管機關收緊流動性,家庭、房地產開發商和民意代表等,都會大聲抗議政府「干預」自由市場。說到底,總體審慎政策的限制並不足以抑制房市泡沫。

但全球經濟的新房市泡沫可能還不會破裂,因為幕後的催生因素仍火力十足,特別是寬鬆貨幣政策和抗通膨的避險需求沒變。再者,許多銀行體系現在的資本緩衝更為雄厚,更有能力吸收來自房價回檔的損失。此外,在大部分國家,家庭對房屋所有權比,高於美國在次級房貸風暴期的比率。但房價漲愈高,泡沫破裂時就摔得愈慘,對經濟和金融造成的連帶傷害也愈大。

部分國家的無追索權貸款,允許貸款人可在房貸高於房價時一走了之,這會在房市泡沫破裂時,導致大量違約和銀行危機;而在可追討家庭收入,迫使強制履行繳付貸款義務的國家,民間消費可能因此大降,兩者都一樣導致衰退和成長停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