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2日

赤字恐慌症 妨礙復甦


來源:經濟日報
日期:2013/08/10 01:17

我們活在這個經濟破綻畢露的年代裡,目睹各種經濟的假面具一一被拆穿,種種謬誤的主張一再被推翻。它們包括:貨幣供給擴張,未必就會造成通貨膨脹;當經濟蕭條時,預算赤字增加並不會使利率上升;削減政府支出,並不能創造就業;當聯邦政府負債超過國內生產毛額的90%時,經濟成長不見得就會崩潰。

現在又有一項神話遭到摒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未必就會阻礙經濟復甦。

在駁斥上述這些主張之前,我先推薦一篇非常古老、卻能對當前情況提出很多解釋的文章。

波蘭經濟學家卡萊斯基70年前發表一篇以「從政治觀點看充分就業」為題的文章。當時凱因斯理論正居於主流,大多數經濟學者都相信可以透過政府支出來確保充分就業。但卡萊斯基當時卻預測,增加政府支出將遭到企業界及有錢人的激烈反對,即使是在經濟衰退時期亦然。原因何在?



他指出,答案是「信心」被用來作為恐嚇的工具。政府無法直接促進就業,必須先採取措施促進民間支出擴張,以及其他可能會使享有特權者受損的措施。舉例而言,如果政府提高稅率或強化金融監理,可能就會被指為損害就業,因為這會削弱企業的信心,從而減少投資。然而如果政府能夠創造就業,「信心」就不再那麼重要,而既得利益者就會喪失他們否決政策的力量。

卡萊斯基強調,「產業領袖」瞭解這一點,他們反對政府採取能創造就業的政策,就是因為這類政策將會削弱他們的政治影響力。「因此執行政府干預所需要的預算赤字,必須被視為危險的作法。」如果你注意2008年以來所有的政策論述,將發現完全都是依照卡萊斯基所預測的路線在走。

先談「軸心」議題─預算赤字突然變成關鍵問題,而非創造大量就業。企業鉅子們大發牢騷,表示歐巴馬總統指責企業家一毛不拔,以及幫助那些沒有醫療保險的人,會打擊企業信心。最後,他們引用一些史丹福和芝加哥大學經濟論文中常提到的觀點,來證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升高會阻礙經濟成長。

然而這類所謂「擴張性撙節」的主張,已經因為一些國家實際採取撙節措施而告崩潰,而國際貨幣基金的官員甚至承認他們嚴重低估了撙節措施造成的傷害。只要檢視相關資料,就可以確定政府債務其實根本不必擔心。而所謂「政策不確定性」的說法,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駁斥。

在「政策不確定性」成為熱門話題後,衡量「不確定性」的指標很快就漏洞百出。其中一項衡量標準是媒體多少次提到「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這表示只要這句話成為共和黨論政焦點,指標就自動會飆升。然後「不確定性」指標又自動大幅下降到2008年來的最低點,但經濟卻並未因此而起飛。這證明「不確定性」根本不是問題所在。

其實我們非常了解經濟復甦為何如此緩慢,而這與信心根本無關。當前的情況,其實是當負債激增造成資產泡沫後,所產生的正常後續影響。而政府削減支出,也使復甦的步履蹣跚;政府削減支出,完全是因為一些人對預算赤字莫名其妙的恐慌所造成。我們必須揚棄削減政府支出的主張,開始討論如何增加支出來創造就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