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7日

警惕所謂的“華盛頓看跌期權”



來源:華爾街日報/Justin Lahart
日期:2013/01/04 12:42

在近期華盛頓風雲變幻的格局面前,經濟似乎是經受住了考驗,這是好的一面。那麼不好的一面是什麼呢?經濟未受影響只會導致政治家們越來越習慣於此,而不顧及其做法有可能對經濟帶來某些實際的損傷。

雖然圍繞財政懸崖的談判帶來了種種擔憂,但看上去也不過是對經濟有些間接的不利影響。儘管上個月信心指標惡化,但人們顯然還是照樣進行採購。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週四公佈,上個月其非藥類同店銷售指數較上年同期上升4.5%。與此同時,汽車生產商也公佈,12月份輕型汽車銷售創出五年來最佳成績。

財政懸崖問題似乎也沒有給就業市場帶來太大的困擾。一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已經回落至颶風桑迪(Sandy)來臨之前的水平。接受道瓊斯(Dow Jones)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週五的報告或顯示上月就業人數增加150,000人。就業的持續增加以及住房市場的不斷復蘇應能抵消本月薪資稅開始增加帶來的影響。



財政懸崖談判的負面影響之所以沒有眾多經濟學家預計的那麼嚴重,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在協議最終達成之前,股市顯得從容不迫。這向消費者和企業發出了這樣一種訊息﹕美國政府終會達成某種協議。

直到2012年的最後10天﹐投資者才表現出一些不安的跡象。然而之後股市雖然下跌,但幅度並不大,並且下跌時間也不長,並沒有對實際經濟活動造成很大衝擊。

市場相信美國政府最終會在這一問題上找到出路,這和以前的“格林斯潘看跌期權(Greenspan put)”的情形有些相似。上世紀90年代時,投資者們相信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隨時會在市場偏離正軌時伸出救援之手;與之相似的是,眼下投資者們相信,即便是在今天黨派分歧嚴重的環境下,政府也不會不理智到坐視市場滑坡、經濟受打擊的地步,套用一下,這種情形或許可以叫做“華盛頓看跌期權”。

但這種局面有可能帶來如下問題,即政治家們會在一種手握“看跌期權”的錯覺下行事。2011年在債務上限問題上的僵局曾導致標準普爾下調美國政府債評級并使得市場大幅下挫,這給美國經濟造成了很大壓力,但並未對其構成打擊。而財政懸崖問題上的糾結對經濟的影響就更小。

美國經濟的這種“免疫力”使得華盛頓可以放下包袱,不必顧及經濟影響,從而專心致志地在未來有關債務上限、削減開支和政府資金的角力中爭取政治籌碼。

“格林斯潘看跌期權”曾經助長了投資者的單邊傾向,相關風險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爆發。而“華盛頓看跌期權”正在將政治人士引向類似的危險境地。

沒有留言: